大肚 山陽地區傳統民居
鄭氏政權治台時期,漢人已從彰化平原進入大肚鄉開墾, 至今大肚鄉內尚遺有營盤、營埔等鄭氏屯墾的地名可資佐證。 大肚鄉因位於大肚溪河口之北,背山面海,且接近漢人聚落 半線(彰化)之便,開發最早。 根據日治時期臨時土地調查局編寫的 《台灣土地慣行一斑》描述: 「大肚庄初為大肚中社番所管,距今約兩百年前, 即康熙四十餘年,有漳人來台與番協商訂約,承墾荒埔,遂漸墾成。 其開墾與其他地方並無差異。番人後遷移埔 […]
鄭氏政權治台時期,漢人已從彰化平原進入大肚鄉開墾, 至今大肚鄉內尚遺有營盤、營埔等鄭氏屯墾的地名可資佐證。 大肚鄉因位於大肚溪河口之北,背山面海,且接近漢人聚落 半線(彰化)之便,開發最早。 根據日治時期臨時土地調查局編寫的 《台灣土地慣行一斑》描述: 「大肚庄初為大肚中社番所管,距今約兩百年前, 即康熙四十餘年,有漳人來台與番協商訂約,承墾荒埔,遂漸墾成。 其開墾與其他地方並無差異。番人後遷移埔 […]
趙氏在大肚為大姓,300多年前即居住在此處, 也因世居大肚趙姓人家居多,而有「大肚趙一半」之說, 乾隆中葉,有泉州同安人陳佑, 漳州漳浦人趙若美、趙天喜、趙光亨、王院與陳孝及 其子宗、擇、初等入墾中社社域,大約是今日的 頂街村、磺溪村、永和村、大東村、新興村一帶。 依照祖譜上記載, 當時有趙姓三兄弟從中國遷徙到大肚一帶開墾, 大哥定居在永和里、二哥則住在磺溪里、老三則選擇了大東里。 大東里的天水堂 […]
趙氏在大肚為大姓,300多年前即居住在此處,也因 世居大肚趙姓人家居多,而有「大肚趙一半」之說, 早在康熙四十年,就有漢人進入大肚開墾。 此後歷經四十餘年,到乾隆十年左右,祖居福建省漳州府 漳浦縣甘籃社的趙姓才有趙聖助、趙談、趙魁、趙榮宏、 趙輝宏等人入墾大肚。 康熙末年已有漢人入墾至沙轆社社域; 沙轆社以南的水裡港(龍井)、大肚(大 肚) 與王田(大肚),漢人也已入墾成庄。 曾淑卿〈清代大肚趙家 […]
大肚區名由來於拍瀑拉 (Papora) 大肚社社名 Tatuturo 的譯音。 大肚其他里名、街道名等,皆與漢人開墾拓荒、形成村落的情形, 以及日後的發展,有密切的關連。 例如「王田」源於荷蘭時期設置王田, 「營埔」之名始於鄭氏時期營鎮屯田。 漢人來台移民時,和平埔族同住「大肚社」,隨著人口增加, 其街道就叫「大肚街」,街道的兩端稱作「頂街」、「下街」。 在大肚社下方,由於位置的關係,被稱做「社腳 […]
外竹里位於二林東南方與竹塘鄉交界,為典型的農業村落。 外竹形成聚落甚早,約於雍正年間即有零星住戶, 至清朝中葉已儼然形成村落。 外竹地名源於村內水塘長滿蘆草,閩人稱之為「蘆竹仔」, 故名蘆竹塘,又因竹塘亦名「蘆竹塘」,為區分起見乃將位於 竹塘外圍之外竹稱為「外蘆竹塘」, 日治時期建制為「二林下堡外蘆竹塘庄」, 光復後改名外竹里。 外竹早期因大多為砂崙與池塘,平地有限且支離破碎, 因此全里分成七個小 […]
二林地名真正由來,是自番語譯者, 此地往昔為巴布薩族(Babuza)(貓霧拺)二林社(Gielim)所在地。 康熙末年間,已有漢人入墾。 外竹里位於二林東南方與竹塘鄉交界,為典型的農業村落。 外竹形成聚落甚早,約於雍正年間即有零星住戶, 至清朝中葉已儼然形成村落。 日治以前外竹稱外蘆竹塘,為本鎮十四庄之一。 整個外竹里可謂砂崙與池塘的組合體,該里至今仍是全鎮 地形起伏最大的村落,且村內仍有多處砂崙 […]
「林爐古厝」位於二林鎮外竹里(舊名外蘆竹塘), 建於昭和2年(1927),為林爐(1892-?)擔任二林庄長、二林信用 組合社長任內(1924-1935)所建。 林爐更與沙山庄(芳苑草湖)的陳建上先後合組「振業會社」經營 專賣菸酒、米糧、「耕雲拓殖會社」擔任社長、取締役等職,後又 成立「二林製酒會社」,執二林、芳苑、大城、竹塘四庄政商之牛耳, 權傾一時。 但因林、陳兩人不和而分裂, 對峙的勢力也成 […]
溪湖鎮因緣舊濁水溪畔,有溪又有湖,故名溪湖。 據傳清朝官吏楊桂森至今三塊厝(中山里)荷婆崙的三山國王廟 巡視時,曾題詩立碑曰: 「前有濠,後右阿;水西流,安樂窩。」 足見當時風光之秀麗。 清末溪湖隸屬於彰化縣二林上堡、馬芝堡、武西堡各一部分。 日治時期明治28年(1895)8月,設保良局。 明治35年(1902)5月,設溪湖區,轄內溪湖、頂寮、大突、汴頭、 田中央、西勢厝等六堡。 大正9年(192 […]
埤頭鄉鄉名之由來,因地理位置上位在濁水溪沖積扇上, 所以鄉內的農田灌溉上不易,因此在今埤頭村、和豐村、 興農村、田尾鄉交界處開闢一個大埤,以供農田灌溉, 而本鄉位在這大埤之頭,故稱之為埤頭。 埤頭庄為今和豐、興農、埤頭三村。 早期農田灌溉不易,於埤頭庄建埤,引進舊濁水溪的水灌溉農田, 埤頭部部落因係建於埤之源頭,故稱之。 最早有史載可考資料,可知清朝早期仍遍地荒野, 原住民巴布薩平埔族人部落曾居住 […]
埤頭鄉為位在濁水溪沖積扇上,舊濁水溪流經本鄉與 北斗、田尾鄉鄉界,因位在沖積扇上之本鄉農田灌溉不易, 故以前在今埤頭村、和豐村、興農村、田尾鄉交界處 開闢一個大埤,以供農田灌溉, 本地在這大埤之頭,故稱之為埤頭。 後漢人來本鄉開墾落腳,因環境形成很多村落、部落名稱由來, 如沙崙頭、周厝崙、崙仔腳,竹圍,牛稠仔、十三甲、十戶、 四戶、六戶、三塊厝、大湖厝、水菜籃、公館等等, 日治時期,埤頭轄域內分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