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松 仁美地區傳統民居
鳥松區在嘉南平原南部,澄清湖以東地域。 區名取自鄉治鳥松村。鳥松昔稱鳥松腳,康熙中葉移民入墾 此地,在鳥松樹(赤榕)下創建村莊,故得稱。 臺灣府志云: 「榕,鳥啄其實,墜地後生,名日鳥松。」 鳥松的世居居民是福建省泉州府人, 五大姓氏分別是林、陳、黃、吳、王。 日治初期,沿用清制,本地屬高雄州鳳山郡管理。 大正九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在本地區新成立「鳥松庄」, 庄役場設在鳥松八0番地(現今鳥松國小 […]
鳥松區在嘉南平原南部,澄清湖以東地域。 區名取自鄉治鳥松村。鳥松昔稱鳥松腳,康熙中葉移民入墾 此地,在鳥松樹(赤榕)下創建村莊,故得稱。 臺灣府志云: 「榕,鳥啄其實,墜地後生,名日鳥松。」 鳥松的世居居民是福建省泉州府人, 五大姓氏分別是林、陳、黃、吳、王。 日治初期,沿用清制,本地屬高雄州鳳山郡管理。 大正九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在本地區新成立「鳥松庄」, 庄役場設在鳥松八0番地(現今鳥松國小 […]
石鼎美古宅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是市定古蹟。 該建築位於深巷之內,一般外人也僅止於能夠在門外欣賞, 而不法進入堂奧。 開基祖石時榮在清乾隆時從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移居 臺灣府城(今臺南市),於林朝英所經營的元美號工作。 後來他逐漸升遷,並獨立開了一家「榮盛號」。 之後因要上京就職,林朝英便結束了元美號的營業, 並將元美號的客戶轉給石時榮,而石時榮為感謝林朝英 提拔之恩,遂將店名改為「鼎美」,即「鼎承元美 […]
新市區早年係平埔族西拉雅族四大社規模最大之 新港社的所在地,新港社亦為臺灣自荷蘭統治時期以來 最早接受西方文明之處,荷蘭人曾於此設置具學校功能 的教堂,並以羅馬拼音紀錄西拉雅族語言,留下了 重要的新港文書。 明鄭時期,成為近山地區往來臺南府城的必經之地, 因商旅行腳歇息之所需,逐漸形成新興市集, 故有「新市仔」之稱。 日治初期,社內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社內庄」。 該庄昔日西北及北與橋頭庄為鄰,東與 […]
柯家古厝,位於庄廟保安宮後側,是一座古色古香 的閩南式三合院建築,由柯卻興建於日治初期, 已有百年的歷史。 木架構建築展現昔日匠師對建築的細膩和執著。 拱梁瓜斗精雕細琢,木製壁堵詩詞彩繪,條型花窗, 半堵立體彩釉磁磚,風韻猶存; 庭埕磚苔敘說著柯家歷史的痕跡….. 大洲聚落位於鹽水溪北畔, 原為鹽水溪流域的廣大沙洲地,故名之。 北接豐華村、南以鹽水溪與永康區相隔、 東以南北向的產業道路 […]
山上區原是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遷徙地之一。 日治時期1901年,山上隸屬臺南廳大目降支廳。 1920年,實施臺灣地方改制,設山上庄屬臺南州新化郡。 山上庄轄山上、大社、潭頂、牛稠埔、北勢洲等5個大字。 戰後1946年改為山上鄉,屬臺南縣; 7月1日,將原屬該鄉的潭頂、大社兩村劃出併入新市鄉(今新市區), 並將原屬左鎮鄉(今左鎮區)平和村的一小部分劃入改為「平陽村」。 2010年12月25日,配合 […]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玉井的竹圍也有一處 規模龐大的江家聚落。 聚落裡的老屋雖然部分已嚴重毀損, 然而多數的屋脊、樑柱等建築結構依然保留完整, 傳統的建築格局與形式在聚落裡面隨處可見。 除了獨特的建築形式之外, 竹圍的江家古厝還保留著戰火的摧殘, 遺留著被火焚燒的痕跡。 在聚落入口前的解說牌寫著: 「1915年8月6日攻進虎頭山下的竹圍庄,展開全面的 大屠殺,竹圍庄全庄有三百棟民宅遭日軍焚毀,如今尚保存 […]
鹿陶洋江家聚落,為台南市楠西區鹿陶洋的聚落建築群, 是全臺最大的的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佔地3.5公頃, 目前仍保存的相當完整。 江家祖先12世江如南與其家族攜帶東峰大帝(江寬山) 香火及卜杯一付,清康熙60年(1721)自福建漳州 詔安縣遷移至鹿陶洋, 傳承至今24代,現今有20餘戶居住於此,保留 宋江陣、吃公、入丁、祭祀、宗親會等傳統活動。 鹿陶洋江家聚落位置是祖先依風水觀念興建, 東方有「 […]
雙溪位於台灣北部,屬於淡水河水系, 為外雙溪的源流,流域分佈於台北市士林區東部。 主流發源於陽明山山脈擎天崗附近, 向南流經新圳頭、車丁腳、內雙溪(地名), 後轉向西南流,經礁坑至明德樂園與右側流入之 菁礐溪(碧溪)會合後,始稱為外雙溪。 康熙42年(1703)大屯墾時代起,大量漢人移居士林開墾, 現今士林鬧市區域在當時全都是農田,稱之為「福德洋」。 這大片農田需要灌溉水 源,遂於乾隆元年(173 […]
烏塗窟是石碇與小格頭之間較大的一個山中聚落, 這裡也是昔日淡蘭古道大格門路線經過的一處聚落, 至今公路旁仍有密集二、三十戶人家, 臨馬路的房子都已翻成樓房, 僅存一間紅磚瓦屋的老房子, 侷窘在兩棟樓房間, 可以讓人想像當年的聚落舊貌。 至於烏塗窟的地名,也頗有趣。 烏塗,台語發音是「黑土」的意思。 根據石碇鄉公所資料,當地人說,因為這裡的水窟混濁, 所以被稱為烏塗窟。 這裡會水澤汙濁, 可能是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