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曦山室— 新竹 柴橋 林家古厝
柴橋林家古厝,「迎曦山室」位於新竹市明湖路690巷16號…..是一棟近百年歷史之典型的閩式三合院,二進六護龍,格局方正坐西向東,前有湖光後擁山色。主人取名更是出絕! 每日迎向和煦的晨光時 ,心情會是何等爽朗呢 ? 到訪青草湖時, 不妨順道走訪, 古厝便位於清草湖風景區入口不遠之處…… 古厝主人也不會排斥遊客的到訪….. 「柴橋林家古厝」,古厝主人姓林 […]
柴橋林家古厝,「迎曦山室」位於新竹市明湖路690巷16號…..是一棟近百年歷史之典型的閩式三合院,二進六護龍,格局方正坐西向東,前有湖光後擁山色。主人取名更是出絕! 每日迎向和煦的晨光時 ,心情會是何等爽朗呢 ? 到訪青草湖時, 不妨順道走訪, 古厝便位於清草湖風景區入口不遠之處…… 古厝主人也不會排斥遊客的到訪….. 「柴橋林家古厝」,古厝主人姓林 […]
永靖陳宅– <餘三館>,名列臺灣十大古宅之一,為台灣著名的宅第,創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 陳氏的遠祖於清康熙末年,自廣東饒平縣可塘埔鄉大榕社渡海來臺,勤墾於十五莊圳區域,經營致富而成為當地望族。清末時期第十五世的<陳有光>,開始營造此一大宅,歷時七年半始完工。 陳家祖籍為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塘埔鄉大榕社的客籍人士,第十世祖<陳智可>自大陸渡台, […]
麻豆林家開基祖<林文敏>,於清嘉慶四年自福建泉州府安溪縣渡海來台,寄居於麻豆附近草寮,以一根扁擔克勤克儉地開始其挑夫生活。後改行營商,從事製糖及釀酒買賣致富,家道日益興隆。林文敏育有八子,自咸豐至光緒年間,個個考場得意、官運亨通,顯赫一時。 八房中除長子遷居府城米街,六子夭折絕房外, 其餘六房均在麻豆興建大厝,連祖厝共七座大厝。惜至今日, 除三房、八房厝尚稱完整外,其餘均已拆除或不忍觀 […]
麻豆林家在開基祖<林文敏>夫婦還在世時,各房的聯繫,因大家長影響力的緣故,自是不成問題,各房之間也同心協力而有所發展,即便在林文敏於道光21年(1841)過世後,林家猶能在其妻的領導下繼續發展,林媽郭氏於同治12年死後不久,各房即各自興建宅第,並於光緒四年(1873)分家….. 林家各房在分家後在麻豆陸續興了建有七座大宅,現在三房以及八房還保存非常完整。 三房大宅位於和平路 […]
在麻豆鎮上,靠近曾文家商附近的冷落街道巷弄中,有著幾間特別引人注目的四合院,雖然外觀斑駁,但仔細端詳其精細的雕刻與彩繪,不難發現這些人家當年的風光派頭。這便是早年與板橋林家、霧峰林家,並列台灣三大富豪家族,號稱「台灣三林」中的麻豆林家所有的古厝群落。 這一些古厝建築非常講究。在當時引進大陸的建材以及大陸師傅,所打造出的傳統四合院,每個四合院佔地兩甲之大。屋簷與窗戶有精緻的木雕及彩繪,在在都顯示出大 […]
洪氏敦樸公(第二十四世)支派第二十七世 <洪秉正>於嘉慶十五年(1810)率子寬宏、孫善述舉家渡台,原定居於頂茄荖庄伍張犁。嘉慶二十五年(1820) 善述由頂茄荖舊居分出,興建於田中的獨院,名「望遠樓」。位於芬草路225號的<敷榮堂>,即為洪秉正之後人<洪得中> 於昭和三年(1938) 所肇建…. 洪氏派下第三十二世後裔<洪聯魁>,幼受業 […]
<義芳居>古厝,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青峰里基隆路三段155巷128號,建於光緒二年(1876)。古厝為<陳朝來>所建的宅第。位於昔時臺北盆地邊陲,土名下內埔庄,靠蟾蜍山、芳蘭山與中埔山綿亙的山腳下。與臨近的<芳蘭大厝>,<濂讓居>同為台北盆地內僅存少數的清代古宅…. 陳氏渡臺始祖<陳振師>,乳名爍,諡文俊,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 […]
<蔡廷蘭> 諱崇文,字仲章,號香祖,學者稱他為「秋園先生」。生於嘉慶六年(1801)八月二十日。自幼聰穎,五歲開始讀書,八歲能文;十三歲進補學官弟子員。每試名列前茅,非常獲得通判<蔣鏞> 的器重。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進士, 也是澎湖唯一的進士.. <澎湖廳志>記載: <蔡廷蘭 林投澳人,(道光甲辰科)會試中式第二百零九名, 殿試二甲六十一名即用知縣,籤掣將西 […]
座落於龍井鄉山腳社區對面的<山腳村>林家古厝,又稱<林大厝>,主人<林永尚>為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 麾下部將的十八大老之一,因在閩浙各地戰功彪炳,受封昭武將軍,該宅建於光緒二年,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為多護龍式的江南三合院傳統建築,現已頹圮破敗….. <林大老>是地方人士對<林永尚>的尊稱….. &l […]
蘆洲的舊名叫做「和尚洲」或「河上洲」,這個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大多說是18世紀中葉左右(乾隆年間),因為新竹城隍廟僧人<梅福>,向官府申請以這裡的產業作為關渡媽祖廟之香油錢,獲准後,梅福便每年渡河前來水湳收租,所以稱「和尚洲」,水湳一帶則稱為為 <和尚厝> 另一說法為 日本人<伊能嘉矩> 所指出「河上洲」是因地形而得名,因為:「…自上游土沙之堆積,亦促成河底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