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居
關廟 南花 劉家古厝
關於花園一帶的發展變遷,雖然沒有直接明確的史料記載可供依循,但在記載明鄭時期台灣鄭軍概況的 〈鄭氏臺灣軍備圖〉當中,本地附近即已有「小香洋民社」的記載。 所謂「小香洋」即是今日的關廟香洋一地,此民社的前身,很有可能就是平埔族原住民的聚落, 所以位居於香洋東北側的北花里境,最初應該是屬於西拉雅族新港社群的小香洋社聚落原住民之生活範圍。 至明永曆15年(1661)鄭成功來台驅荷後,本地屬承天府萬年縣新 […]
柳營 八老爺 劉家古厝
根據柳營劉氏族譜記載,柳營劉氏從大陸遷台時期在明清之際。 來台開基始祖名叫劉茂燕,是劉姓開派始祖劉監明的第153代孫、 福建和平派劉氏的第20代孫。 劉茂燕原籍漳州府平和縣新安里上和社大坤鄉, 原是鄭成功手下的一名參軍,當年在南京戰役中陣亡。 後來鄭成功渡海來台時, 對陣亡將士的孤兒寡婦非常憐恤,曾下令將大批陣亡將士家屬同遷台灣。 劉茂燕的獨子劉球成,就是在這個時候,奉命率領他的母親 […]
新營 姑爺地區傳統民居
爺里位在新營市西南方,昔日是楊姓部落,傳說鄭成功的妹妹鄭婉下嫁庄內來台第一代祖先楊瑞璉, 當時鄭成功嫁妹時,還允諾楊瑞璉縱馬三天三夜,所盡之地都做為妹婿的封地。 但遍查鄭藩下官爵表並未有楊瑞璉,且據考證過去史冊重男輕女,有關鄭婉的記載也多散佚, 所以無從考證楊瑞璉相關資料。 台南地區有許多地名有「營」的,幾乎都與鄭成功屯田、軍隊進駐有關, 如柳營又稱查畝營,鹽水有舊營,下營有右武衛,另 […]
東山 吉貝耍 章家古厝 (河間堂)
根據學者研究,吉貝耍地原屬於平埔洪雅族哆囉嘓社地盤。 乾隆中葉西拉雅族蕭壟社民因漢人移墾的壓力,部份社民於是往內陸尋找新社地, 經倒風內海 ( 清代台南縣西部潟湖之一,乾隆後日漸淤塞成內陸) 溯急水溪而上,入其支流龜重溪,於吉貝耍登陸, 漸佔領洪雅族人地盤,日後卻成為蕭壟社群最大支社, 且成為目前蕭壟社群中保有最完整平埔信仰文化的部落, 反而是原社群所在地的佳里地區,平埔西拉雅的文化 […]
東山 吉貝耍 段氏古厝
東河村的舊名叫吉貝耍,吉貝耍在西拉雅語意是「斑芝花」(木棉花 ) 的意思。 由於居民高度漢化,通行閩南語,聚落也與一般嘉南平原的農村無異。 吉貝耍早期為囉嘓社的支社。後來在清初時,由於一部分蕭壠社人可能受到漢人入殖競爭,從舊地經倒風內海溯急水溪而上, 而向內陸遷移,沿著其支流龜重溪來到吉貝耍。 同時也使得原來居住在此的哆囉嘓社人他遷,往東往北進入關子嶺、白水溪一帶。 臺灣府知府余文 […]
二林 永興 陳家古厝
萬興庄位於二林鎮東北方,面積約一.五平方公里,所轄涵蓋萬興里全部、振興里一至六鄰、永興里一至四鄰 及十一鄰,全庄人口約700戶,因有二林聯外交通要道二溪路穿其間,故交通便利、工商發達,庄內設有國中、國小、 派出所、郵局、農會、水利站等機關團體,與挖仔同為二林北區重要村落。 萬興地名源由有二,其一為該聚落形成較晚、發展較慢,故稱「慢興」, 「慢」與「萬」閩語同音,故稱萬興,此說較為合理,惟年 […]
二林 萬興 陳家古厝
萬興庄位於二林鎮東北方,面積約一.五平方公里,所轄涵蓋萬興里全部、振興里一至六鄰、永興里一至四鄰 及十一鄰,全庄人口約700戶,因有二林聯外交通要道二溪路穿其間,故交通便利、工商發達,庄內設有國中、國小、 派出所、郵局、農會、水利站等機關團體,與挖仔同為二林北區重要村落。 萬興地名源由有二,其一為該聚落形成較晚、發展較慢,故稱「慢興」, 「慢」與「萬」閩語同音,故稱萬興,此說較為合理,惟年 […]
社頭 協和 (魚池內) 劉家古厝
話說四百年前,台灣仍是一處尚未開發的美麗島嶼,在中部彰化平原的東南,居住著一群南島語系的平埔族人, 當時有一個富饒的原住部落名為『大武郡社』。 在經歷西班牙人、荷蘭人的登台足跡後,明末清初,漢人開始渡海來台,開墾這片美麗新天地。 漢人習慣稱呼平埔族人聚集的部落為社; 而『社頭』即代表當時這裡乃為大武郡社頭目首領居住之地,因此得名。 康熙中葉(1698)漢人先民開始渡海來台,先後 […]
大村 大崙村 游家古厝
崙村位於大村鄉最西部,東鄰加錫村,西界埔鹽鄉,南鄰埔心鄉,北接秀水鄉。 地形平坦,聚落呈南北狹長,墾殖當時有一大墩而得名, 大崙庄於雍正、乾隆年間即已墾成,其成庄時間最晚約在乾隆末年、嘉慶初年之際。 大崙村早期的地名叫「崙仔」,因此地早期都是一片相疊的土山,後來漸漸被剷平,則以地勢而成名。 土崙大大小小有數座,原來是七星墬地的地理風水, 七座土崙分別在黃西湖宅地,土崙腳聚落中心地,地母宮處,游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