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 埔仔厝地區傳統民居
古稱「魍港」(今好美里一帶),其所開發,始於明末開墾, 海盜顏思齊、鄭芝龍拓臺十寨之第六寨便設於魍港大坵田。 明天啟四年(1624)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後,魍港納入統治。 鄭成功遠涉海峽,驅離東印度公司勢力之後, 鄭氏王朝亦遣部將屯墾此地, 並募集福建漳州、泉州三邑、泉州安溪等地先民遷居開墾, 當時本地較為荒涼,經先民集居著手經營,而形成村落鬧市。 布袋鎮是嘉義縣開發最早的地區,舊稱布袋嘴,又稱冬港 […]
古稱「魍港」(今好美里一帶),其所開發,始於明末開墾, 海盜顏思齊、鄭芝龍拓臺十寨之第六寨便設於魍港大坵田。 明天啟四年(1624)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後,魍港納入統治。 鄭成功遠涉海峽,驅離東印度公司勢力之後, 鄭氏王朝亦遣部將屯墾此地, 並募集福建漳州、泉州三邑、泉州安溪等地先民遷居開墾, 當時本地較為荒涼,經先民集居著手經營,而形成村落鬧市。 布袋鎮是嘉義縣開發最早的地區,舊稱布袋嘴,又稱冬港 […]
朴子市,舊稱「樸仔樹腳」,後稱「樸仔腳」, 得名自朴子配天宮,其前身為「朴子鎮」。 位於嘉義縣西部,為嘉義縣海線地區的中心城鎮, 是一個因媽祖而興起的聚落, 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而與北港鎮往來密切。 1945年將朴子街改制臺南縣東石區朴子鎮, 1950年改隸嘉義縣,1992年因嘉義縣議會遷設於該地, 成為嘉義縣治的一部份,改制為縣轄市。 在高鐵嘉義站、嘉義BRT開通後, 往嘉義市通勤比例逐漸成長,交流 […]
朴子舊名猴樹, 清乾隆12年(1747)《重修台灣府志》記載為「猴樹港街」, 清乾隆29年《續修台灣府志》則記載: 「朴仔腳街,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 清朝年間,樸仔腳地區僅有數間農舍及數株樸仔樹。 樸仔樹蒼翠成蔭,樹下逐漸成為旅途者或居民所休息乘涼好地方。 清康熙21年(1682),林馬從湄洲祖廟迎請媽祖,欲至居住地布袋嘴 半月莊供祀,經牛稠溪〈朴子溪〉南岸樸仔樹下休息。 當地民眾聞訊聚集參拜 […]
朴子舊稱「樸仔樹腳」,後稱「樸仔腳」,得名自朴子配天宮,前身為「朴子鎮」,位於臺灣嘉義縣西部,海線地區的中心城鎮,是一個因媽祖而興起的聚落,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而與北港鎮往來密切。 清乾隆12年 ( 1747 )《重修台灣府志》記載為「猴樹港街」,清乾隆29年《續修台灣府志》則記載:「朴仔腳街,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清朝年間,樸仔腳地區僅有數間農舍及數株樸仔樹。樸仔樹蒼翠成蔭,樹下逐漸成為旅途者或居 […]
朴子舊稱「樸仔樹腳」,後稱「樸仔腳」,得名自朴子配天宮,前身為「朴子鎮」,位於臺灣嘉義縣西部,海線地區的中心城鎮,是一個因媽祖而興起的聚落,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而與北港鎮往來密切。 清乾隆12年 ( 1747 )《重修台灣府志》記載為「猴樹港街」,清乾隆29年《續修台灣府志》則記載:「朴仔腳街,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清朝年間,樸仔腳地區僅有數間農舍及數株樸仔樹。樸仔樹蒼翠成蔭,樹下逐漸成為旅途者或居 […]
朴子舊稱「樸仔樹腳」,後稱「樸仔腳」,得名自朴子配天宮,前身為「朴子鎮」,位於臺灣嘉義縣西部,海線地區的中心城鎮,是一個因媽祖而興起的聚落,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而與北港鎮往來密切。 清乾隆12年 ( 1747 )《重修台灣府志》記載為「猴樹港街」,清乾隆29年《續修台灣府志》則記載:「朴仔腳街,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清朝年間,樸仔腳地區僅有數間農舍及數株樸仔樹。樸仔樹蒼翠成蔭,樹下逐漸成為旅途者或居 […]
朴子舊稱「樸仔樹腳」,後稱「樸仔腳」,得名自朴子配天宮,前身為「朴子鎮」,位於臺灣嘉義縣西部,海線地區的中心城鎮,是一個因媽祖而興起的聚落,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而與北港鎮往來密切。 清乾隆12年 ( 1747 )《重修台灣府志》記載為「猴樹港街」,清乾隆29年《續修台灣府志》則記載:「朴仔腳街,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清朝年間,樸仔腳地區僅有數間農舍及數株樸仔樹。樸仔樹蒼翠成蔭,樹下逐漸成為旅途者或居 […]
朴子舊稱「樸仔樹腳」,後稱「樸仔腳」,得名自朴子配天宮, 前身為「朴子鎮」,位於臺灣嘉義縣西部,海線地區的中心城鎮, 是一個因媽祖而興起的聚落, 由於地理位置關係而與北港鎮往來密切。 清乾隆12年 ( 1747 )《重修台灣府志》記載為「猴樹港街」, 清乾隆29年《續修台灣府志》則記載: 「朴仔腳街,舊為猴樹港街,今更名。」 清朝年間,樸仔腳地區僅有數間農舍及數株樸仔樹。 樸仔樹蒼翠成蔭,樹下逐漸 […]
舊鹽行聚落是臺江內海沿岸的港口,位於洲仔尾北邊。 鹽行的形成與洲仔尾鹽場有密切關係,由於有許多鹽商在此設行 批發零售鹽巴,所以聚落命名為「鹽行」。 但是隨著洲南場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毀於水災, 導致居民四散,自此開始逐漸沒落。 後來在清嘉慶十年(1805)又受到蔡牽率眾侵擾影響, 道光元年(1821)、道光三年(1823)又受到洪水破壞。 在接二連三受到重創後,舊鹽行聚落在清末已逐漸荒廢。 […]
大林鎮舊名為「大莆林」、「大埔林」,此地名之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係指本地在開墾初期乃為廣大的森林地帶,故有此稱;另一種說法為往昔此地有來自潮州府大埔之林地的移民,而有此稱。後來才改為大林。 於清康熙年間由薛大有率眾來此墾拓居住,居民祖先多從福建漳泉二地及廣東潮州渡海遠來,陸續發展成聚落,清廷設衙門於此,商店舖愈來多,並有傳教士至此建立多座天主教堂,相當的繁榮,成為大莆林的穀倉。 後來蔡貓東率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