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子寮砲台,又稱槓仔寮堡壘,位於基隆市信義區東北方

槓子寮段的一處砲台遺址,過去曾是日治時期基隆要塞司令部的

要塞轄內設施,目前為國定古蹟。

1895年接受日治後,日軍隨即起調查和測繪基隆各砲臺之標高

和配備,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根據1899年《基隆要塞防禦

(永久)要領書》中,因應恐爆發之日俄戰爭之虞而修建之「永久

防禦炮台」防禦工程。

基隆要塞砲兵大隊於1901年3月始建槓子寮砲台,

完成於1904年10月,是台灣總督府築城部基隆分部因應

日俄戰爭修建的防禦工程之一,

屬於日治時期基隆要塞所管轄區域。

砲台的指揮部則於1903年4月開始備砲,

1904年設有鋼銅製九珊米速射加農砲,整體工事約在1908年3月正式完工,

員額編制約180名,與鄰近的牛稠嶺砲臺,為同時監控八斗子、社寮島制高點,

以及至白米甕砲台間基隆外海海域防禦任務的重大要塞。

1934年,根據根據要塞再整理修正計畫要領之內容,槓子寮砲臺遭到撤去。

1938年3月,1936年,因應縮編軍備原有2門的28釐米榴彈砲,連同2門的

鋼製9釐米速射加農砲一併撤離至高雄要塞。

1941年大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對美宣戰,

基隆重砲兵連隊更名重砲兵第13連隊,負責對於

槓子寮砲台的指揮。

戰後,基隆要塞與轄內設施均由中華民國國軍所接收,

1947年因配合基隆要塞縮減計畫,槓子寮砲台隸屬基隆要塞

第三總臺管理,後因編制而一度交由總臺、第一大臺、第一臺、

第二分臺管理,直至1950年才在度交由第三總臺管理。

並進行增修陣地工事工程。

在被閒置之後,槓子寮砲台曾經荒蕪多年,

直到1998年6月23日臺灣省政府公告為省定古蹟後才進行修復工程,

並使用殘蹟保存原則,以達到維護古蹟的真實性及完整性進行保存。

後在2009年重新公告為國定古蹟,

因而成為基隆市眾多砲台之中較晚重整的古蹟,

同時因交通不便,地理位置較為偏僻

而使砲台保存更加完整。


槓子寮砲台系統依照槓子寮山與周圍地形而興建,

面積約2公頃,位居海拔約150公尺處,該前保留遺跡群是目前

基隆市現存最完整的要塞設施系統,

配置共分為四大區域,

共為兵舍區、庫房區、砲座區、觀測區。

登上高點,可以遠眺八斗子高地;

俯瞰碧砂漁港,也是欣賞日出美景的好地方……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