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的裝飾題材包羅萬象,其裝飾動機起源於祈福、避邪、
象徵吉祥寓意、表彰忠孝節義與美的概念,透過某種寓意、諧音或
附加文字等形式來表達人們的願望、理想。
內容大致可分為花鳥、人物、走獸、裝飾四大類別。
在雕刻構圖中,植物多與鳥類題材搭配,使畫面內容更具深度,
鳥類題材常見的有鳳凰、鶴、鴛鴦、燕子等,多取諧音或
其象徵的吉祥意義來傳達人們的願望。
以植物搭配人物成典的常見題材「四愛」,
指的是陶淵明愛菊、周敦頤(茂叔)愛蓮、和靖愛梅、唐明皇愛牡丹。
勸濟堂中以人物故事為題材的石雕作品,
有位於三川殿龍虎堵身堵的「祈求吉慶」,
及位於龍虎堵頂堵的「別徐庶」、「哪吒鬧東海」。
另外位於正門立面上下段,為三國的「三英戰呂布」
及四聘中的「渭水聘賢」,其背面則為《封神演義》的「大鬧朱仙鎮」等。
豐富的人物故事,加上師傅 的巧手點綴,
讓書中的人物活躍於雕刻影像。
勸濟堂石作中最值得一提,也最引人注目的,
是為於正殿的花鳥人物柱,為蔣萬益與張華水之對場作,
其雕工栩栩如生,可謂匠心獨具,堪稱鎮堂之寶。
木雕作品的裝飾效果比彩繪較有優點。木雕厚實,為多層次,
加上光影的變化,較平面彩繪更有它更強的表現力,今日所見廟宇木雕裝飾,
多上彩或貼金加以裝飾,更突顯其輝煌燦爛,也兼具防潮防蛀的功能,
能經久也不易變形或腐朽。
技法方面,傳統木雕以「特殊透視」法則,融合了圓雕、浮雕,
以及繪畫的特色,運用「構圖五要」及「通風」、「透光」、「滿佈」、
「均稱」的條件,加上「內枝外葉」的原則,成為一種獨特的形式,
既能把一個曲折複雜的故事,有條不紊的呈現在畫面上,
又能兼顧故事情節,將複雜的造型單純活潑化,
給人一目了然的印象,且又經得起仔細玩味欣賞。
勸濟堂木雕之美,
首先須知道龜理司的背景及其木雕的風格特色。
十五歲拜北部著名漳派大木匠師陳應彬為師。
原本學習大木,但因受制於身材瘦小,經常要扛料上下,所費力氣甚大,
後經彬司建議改學鑿花。而因為自我要求甚為嚴格,做事細心而慢條斯理,
彬司遂將其取名為龜理,出師後一直延用至今,人稱龜理司。
藝師黃龜理在細木鑿花界,無論輩份與技藝是有目共睹的,
其保有豐富的傳統木作雕刻口訣與樣式,
是重要的民間瑰寶……….
除此之外,勸濟堂的門神彩繪亦堪稱精采之作。
廟前庭園旁,舊廟所存的石雕作品,一樣精彩可期;
只是張掛在戶外,日曬雨淋,
風化嚴重,斑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