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一語有若干種說法,有謂「烏日」是「湖日」、「凹入」的誤音,

亦有考證是出於平埔族語之譯音漢字。本區尚有不少地名採用平埔族語的譯音,

例如:「頂朥」、「下朥」、「番仔園」、「阿密哩」、「喀哩」等。

螺潭里,日治時期小字名為石螺潭,因為位處於烏溪東岸凹岸,

侵蝕部分較深,形成深水潭,為石螺棲息與聚集之處,因此村民把此地稱為

「石螺潭」或「螺潭」。

至今,在村里仍可以發現不少水塘錯落於其中。

由於螺潭里緊鄰烏溪,僅以一水之隔和彰化市相鄰,

早期不少村民是從彰化的快官庄遷來開墾。

(此地因而稱之為溪南)

清時有多位來自福建漳州的林氏家族先後跨海來台尋求發展,

其中有兩大家族落腳於石螺潭拓墾,分別是孝思堂林氏族人開臺祖林勤樸

與石螺潭林氏開臺組林樸慧。

對照族譜後,兩大家族並無血緣關係,但兩者皆對此地付出了極大的心力,

深根於石螺潭長達二百五十年之久……

兩家的發展呈現先後消長的情形,林勤樸家族於道光年間達到頂峰,

而日治時期開始卻越漸衰退,轉而讓林樸慧後代家族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來到此家族的鼎盛時期。

林樸慧第四代子孫林文滔、林文生、林文章三兄弟,透過田產購置,

為林家人累積豐富財富,成為當時在地的名門望族。

日治時期時,林樸慧第五代子孫林火藍繼承父親林文滔的基礎,

除了購置田產自耕,也向日本政府承租大片官有土地,開放小農承租。

舉統計,日治時期林火藍宗族在烏日地區擁有的田產超過200甲。

石螺潭幾座林家合院分佈於國道3 號之溪南路南側,

由第五代林火藍家族與派下成員所興建,堂號均含有「德」字,

如:慶德堂、嘉德堂、順德堂、廣德堂與宗德堂等五座三合院,

以及一座四合院格局的林溪泉宅。

位於溪南路二段巷中的西河堂,不知與該家族是否有關 ?

抑或是歸屬於另一林姓家族所有 ?

宅邸的門柱完整保留,

仍有昔日大家的風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