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基隆市政府進行「國門廣場」工程,有人提議保存超過
百年歷史的銅像基座,而市府兩度安排文化資產委員勘查後,
決議「異地保存」,移往他處。
對此,文化局表示,時間緊急,做了簡單調查後,
移往鄰近的「沙灣歷史園區」進行保存。
基隆火車站前圓環,原本有著一座百年歷史的銅像基座,
不過現在已經消失不見。
原來是基隆市府在站前進行國門廣場工程,
移走蔣中正銅像,由於下方基座創建在1917年,最初是日本首任
台灣總督樺山資紀銅像,已經年代久遠,因此被認為
應以文化資產保存下來。
原樺山資紀銅像基座,由井手薰設計,
因紀念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而修建。
然而並未具有文化資產身份。
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於大正4年(1915)1月以紀念其
推行基隆築港案,由全台地方仕紳發起設立,發起人代表為辜顯榮,
以及林熊徵、林景仁、林彭壽、林祖壽、李春生、陳中和、陳鴻鳴、
楊鵬搏、許廷光、楊吉臣、林獻堂、林月汀,
其文如下:
夫開疆展土固臣職之當然,而崇德報功亦民情所難以,
竊以前臺灣總督伯爵樺山資紀當明治二十八年六月奉 命領臺開始
行政時,則殘兵土匪互相煽動民眾懷疑,不安其業。
幸蒙 樺山閣下恩威並用,勦撫兼施,不數月之間而全臺底定。
且又仰體天皇陛下仁聖之心,以撫綏懷柔為長策。
爰能載戟干戈,民樂其生,德澤在人謳歌勿替迄今,
共樂雍熙,沐浴文化,得享昇平之福,而為盛世良民以。
視鄰邦騷亂,風鶴頻驚,悉啻霄壤。居安思危,焉不追懷於
開臺第一之總督乎?於是南北紳民謀塑銅像樹之基隆,
以表彰功德永垂不朽理。
合聯名秉請,並附募集方法書各二,通瀆陳 台鑒,
伏祈撫順輿情,準其建設。實為德便不勝戰慄翹禱之。
至謹此稟聞。
大正四年一月二十日 發起人 辜顯榮、林熊徵、林景仁、
林彭壽、林祖壽、李春生、陳中和、陳鴻鳴、楊鵬搏、許廷光、
楊吉臣、林獻堂、林月汀
基座由井手薰設計,銅像由齋藤靜美製作,高石組承包。
大正6年(1917)3月18日舉行揭幕儀式,當時除作為銅像
基座功能外,該設施也作為水池及花圃使用。
更與基隆驛、日本郵船基隆支店、大阪商船基隆支店
和合同廳舍同一街區相毗鄰,對於基隆航運及
門戶地標具有特殊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銅像疑因「應召出征」而遭日軍熔解。
戰後初期,先立臺灣與船錨結合的意象裝飾「劉銘傳紀念碑」。
民國51年(1962)10月31日,為祝壽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
在基座上方設立蔣銅像,由于右任題字「民族救星」。
銅像基座因歷史價值因素,
基隆市政府曾安排文化資產審議
委員勘查,基座位址套繪國門廣場規劃設計圖進行分析;
後在保存與發展的考量下,採先行異地保存,
最終暫時遷移至法國公墓其旁…….
其旁另有一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