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舊地名沿革第二冊中,記載著溪湖鎮在彰化縣中央位置,
位於彰化隆起海岸平原之西南緣,有舊濁水溪及麥嶼厝溪中游段斜貫而過。
鄉名的由來是因介於溪道之間,取其「溪」,
又濁水溪下游一帶沙丘遍佈,荷婆崙、連乾溪、內山腳、
新庄仔、北勢尾、竹圍仔、四塊厝等地有沙丘圍繞,
在其中的盆狀低地稱為「湖」。
溪湖鎮公所的資料則提到溪湖的「溪」是大突溪,
是昔日舊濁水溪主河道,乾隆年間一張東螺社的契約
有提到「崙仔厝湖」及「沙仔湖」的地名,
乾隆時期溪湖地區屬二林上堡,而二林上堡的界址東至「番婆庄」
(今番婆里)及「大竹圍」(今大竹里)牛埔界,西至「大圳港」及溪仔岸界,
南至「八份埔」下南洋港界,北至「崙仔厝」崙車路界的界址內,
是屬於大突溪流域,地勢低窪,大水氾濫時淹沒成湖,水退形成溪流,
沖積沼澤或湳田,西面有山崙和農舍的溪澤湖田,
就稱之為「崙仔厝湖」,
東面河砂沖積的溪澤湖田,稱之為「沙仔湖」,
因為地形溪澤湖田,故稱上述界址為溪湖庄。
明治三十五年(1902)五月,設溪湖區,轄內溪湖、頂寮、大突、
汴頭、田中央、西勢厝等六保。
大正九年(1920)十月,實施街庄制度,合併馬芝保之三塊厝、四塊厝以及
武西堡之崙子腳,阿媽厝成立溪湖庄,轄屬台中州員林郡。
昭和十三年(1938年)年二月,升格為溪湖街。
清末至日治初期,崙子腳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崙仔腳庄」,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崙仔腳頂、崙仔腳下、湳底等,
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此外,本地區尚有崙子腳、忠覺、大庭、頂庄等聚落。
據了解,乾隆與嘉慶年間是溪湖地區漢人入墾的高峰期,
康熙與雍正時期的開墾有所成後,吸引了更多移民,乾隆中後期是開墾
的高峰,各姓氏或直接至溪湖開墾,
或由他地轉墾至此,拓墾區不斷擴大。
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的楊姓族人大批入墾,
因此逐漸繁衍成今溪湖的第一大姓。
而來自南安縣的陳慎毅、陳必賢、陳文德、陳運俊、陳永宗及
同安縣的陳伯宗則從他地轉墾或直接入墾
後溪、阿媽厝、崙仔腳一帶,
定居後逐漸繁衍而成為溪湖第二大姓。
使得日治時期,陳姓聚落占阿媽厝53.89%,
成為阿媽厝的第一大姓。
這一間陳家古厝
就位於湳底社區的湳底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