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鄉名起於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由福建泉州人來此
開墾,居民大多信奉王爺與保生大帝。
傳說有一名叫「魏大城」者首先遷入本地,
故以人名為地名。
另一說為往昔移民墾殖於此,聚集成大集村。
因治安不良,築土成壘,以防盜匪,故得此名。
到了道光年間,則以吳、王二姓所形成之村庄,
所以今永和村有兩處聚落名為「吳厝寮」「王厝寮」。
光緒初年,本鄉隸屬深耕堡。
大正九年(1920) 設立大城庄,為今日該鄉之前身。
大城鄉位於彰化西南隅,為濁水溪出海口北岸,
東為竹塘鄉、西鄰台灣海峽、南隔濁水溪與雲林縣麥寮鄉相望、
北鄰芳苑鄉與二林鎮,是一典型風頭水尾的鄉鎮。
本鄉行政區域劃分為十五村,即潭乾、上山、山腳、東城、
大城、西城、公館、永和、頂庄、台西、東港、西港、
菜寮、豐美、三豐。
三塊厝,是大城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西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與三豐村相近。
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三塊厝地區為一街庄,
稱為「三塊厝庄」,
大正九年(1920) ,廢廳、支廳、區、街庄(舊制)
改設州、郡、街庄(新制)、大字,
該庄改制為「三塊厝」大字,
隸屬於臺中州北斗郡大城庄。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三塊厝(三豐)、
新庄仔、下藔(美豐)、菇藔等,在日治期初期的
官方地圖上已有所記載。
三豐村位於大城鄉西北側,西臨台灣海峽,南鄰東西港,
東隔豐美,北接芳苑是典型的海口村莊,距離鄉行政中心最偏遠的地帶,
昔日曾有地方人士提案建港計畫,卻未能如願,
可見三豐在沿海地理位置必有重要之處………
聚落中多洪姓人家。
按 : 芳苑鄉,「洪」確實獨佔鰲頭,
芳苑五大姓氏分別為洪、林、陳、謝、黃。
洪姓先祖洪皎是北宋政和五年進士,南宋建炎年間年間擔任
福州府丞,奉諫議大夫。洪皎之次子洪道因避亂於紹興十年(1140)
隱居同安縣小嶝嶼後頭保社,創立嶝山分堂號。
又,1778年福建南安柏埔洪十九鄰之第十九世孫洪純明
由大陸來台,直接定居黎頭厝,娶妻吳氏,育有六子,
其後另二支柏埔洪氏族親亦相繼入墾,
是為柏埔洪氏………..
此三合院已荒廢半毀,
前步口廊有著洗石子及花磚裝飾,
推開半掩的柴斐入內,
才發現正廳牆面的彩繪亦甚為精彩………
只是,頹圮已很嚴重,
只能叫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