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鄉地名由來 在明朝之崇禎時代,距今三百餘年前,
由漳、泉二州方面移民來,此開墾田園興設文教;當時的四湖
部落範圍,以四湖為中心,東至溪底,南至鹿場、蔡厝,西至湖寮、羊調,
北至保保長湖、頂湖一帶。
四湖鄉為全臺吳姓子孫的大本營,
其地名源於今湖西村至四湖村之間,早期有二大湖、二小湖,
漢人建莊後便稱此地為「四湖」。
始於明崇禎年間,
漳、泉二府方面閩籍移民入墾東南境,
興設文教,之後閩人漳籍業戶及泉人吳夷、吳梓、
薛時立等四方進墾,
當時四湖部落周圍東面自四湖部落至溪底,
南面自四湖至鹿場、蔡厝,西面自四湖至湖寮、羊調,
北面自四湖至保長湖、頂湖一帶,四面皆屬天然廣大之湖,
故自漳、泉二府方面移民來此部落命名為四湖。
清領時期,四湖地區隸屬於諸羅縣尖山堡,
至清中葉前,海埔、溪底平原及海埔地盡闢。
今日的四湖鄉在清朝時期據聞乃由四個湖組成的四個部落,
其位置大概是現在的保長湖、四湖、施湖、
頂湖、下湖村等地方,
日治時期設四湖庄屬於臺南州北港郡。
二戰後,四湖庄改為「四湖鄉」,屬臺南縣北港區。
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並撤廢區署,改隸雲林縣。
因為位於海邊,地形環境變化是本鄉特色之一:
例如港口三條崙地區,在日治時期均在此地建有碉堡、
砲台、灌溉溝渠、營旗等設施,
最後在地理環境的變化下沉入海底,
只有在退潮時仍隱約可見………
此地古稱尖山堡,本名為象鼻湖。
鄉民於明未清初由福建省漳、泉二州遷來定居。
清雍正十二年(1734),本地與口湖鄉、水林鄉一部分
合屬於諸羅縣(今嘉義)尖山堡。
清光緖十三年雲林縣設立,本鄉與口湖鄉一帶稱象令湖。
四湖庄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屬尖山堡,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
上述12庄合併為臺南州北港郡「四湖庄」;
庄轄域內分為四湖、蔡厝、下寮、鹿場、羊稠厝、溪底、
溪尾、三條崙、內湖、萡子寮、飛沙、林厝寮等12個大字,
而飛沙大字下有「飛沙」、「三姓寮」小字名。
中山路是四湖鄉行政中心,
街道上仍保有不少街屋,其中擁有華麗山牆的吳氏街屋,
可說是代表……….
也說明了吳姓正是
四湖最大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