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281943.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烏日庄役場為落成於日治時期昭和7年(1932)之辦公廳舍。

烏日庄隸屬於臺中州大屯郡,下轄有烏日、朥胥、學田、九張犁、

五張犁、阿密哩、頭前厝、蘆竹湳、溪心埧、喀哩、同安厝等11個大字。

PA281960.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1.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2.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3.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戰後(1945~)配合改制為臺中縣烏日鄉,本建築改稱烏日鄉公所,

並在1950年代增建二樓。

民國67年(19789月鄉公所搬遷至新建落成之廳舍辦公,

本建築改供鄉民代表會與戶政事務所使用。

民國99年(2010)縣市合併後,移撥給市府警察局烏日分局使用。

PA281942.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43.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44.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46.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47.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49.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民國93年(2004)臺中縣政府即以本建築能

反應日治時期公有役場形貌,具有歷史文化意義與時代表表徵,

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PA281948.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0.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1.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3.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4.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5.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大正9(1920),實施新街庄制,

本區行政區域正式成型,

本區改屬台中州大屯郡烏日庄,設「烏日庄役場」,

其由合併原臺中廳的溪心垻區和烏日區而來。

PA281952.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6.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7.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8.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59.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3.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下轄有烏日、朥胥、九張犁、五張犁、阿密哩、頭前厝、

蘆竹湳、溪心埧、喀哩、同安厝、學田等11個大字,

由本區士紳鄭以春先生首任庄長。

DSC_1757.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58.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59.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60.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61.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62.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63.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最初的烏日庄役場位在溪心垻地區,

而現在的烏日庄役場在1929年才在現址興建,

並於1932年完工,建築南側的老樹為當時的烏日庄長

鄭以春與書記楊春禧所植。

PA281963.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9.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70.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原烏日庄役場原為一層樓的磚構造建築,

入口山牆呈弧形階梯狀,為現代主義風格的特色,

而外牆為水泥沙漿打毛。此建築在戰後增建為兩層樓,

但入口玄關仍保有當初山牆與柱頭之設計。

DSC_1765.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66.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67.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945年二戰後,烏日庄改制為烏日鄉,屬台中縣大屯區管轄,

庄役場改稱鄉公所,由原烏日庄助役林春木奉命接收,

並奉派為首任鄉長,鄉公所辦公廳舍仍沿用原庄役場官署

(今三民街126號),下轄15村。

PA281964.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5.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7.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8.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民國六十六年,因辦公廳舍不敷使用,動工興建

新廳舍,於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啟用至今。

DSC_1767.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DSC_1768.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PA281966.JPG - 再訪  原  烏日庄役場

 

 

不過原來的庄役場仍由烏日鄉代會、

烏日戶政事務所繼續使用,

因深具歷史意涵,已被縣府列為

「歷史建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