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后厝龍鳳宮,俗稱后厝媽祖廟,位於竹南鎮龍安街,
主祀華南著名的海神天上聖母(媽祖),為竹南外天后宮(PS:
內天后宮為竹南慈裕宮),有著知名的大媽祖神像建築。
廟身相傳初建於清道光16年(1836)…….
相傳清初福建泉州府惠安縣頭北地區漁民,奉湄洲天上聖母的香火
到竹南海濱建小廟奉祀,神蹟顯赫故信眾甚多。
頭北人操持極為特殊的口音(頭北話),散居苗栗沿海地區,
北自竹南崎頂開始,南到白沙屯,都有頭北人的足跡。
另說,鄭成功部將楊祖在竹南後厝仔一帶登陸,
將軍中奉祀的媽祖神像暫置一小祠供奉。
小祠原位於海濱,日久因海沙躉積而傾頹,遂遷於天文里崙仔頂,
迄嘉慶年間,村民林振順捐出大坵園現址為廟地,本地檀越等也
集資建廟,以供居民永久奉祀,並因有「廻龍顧主,鳳頸之上」之風水,
正式命名為「龍鳳宮」。
清道光16年(1836)信士翁芳獻蟠龍石香爐
以謝神恩一事,可茲為憑。
該廟原始信仰轄區五十三莊,護佑莊民迄今三百餘年,
為台灣媽祖信仰文化中重要的廟宇之一。
日治大正初年,瘟疫流行各地,
該廟出現泉水醫治百姓,是為龍泉井。
龍鳳宮後殿三樓塑有136台尺天上聖母寶像,由薪傳獎大師
林增桶主導設計規劃,全尊以樹脂加玻璃纖維(FRP)為模,水泥
澆灌塑造而成,線條柔美順暢,以當時工藝實屬難得。
完工後,龍鳳宮即被信眾俗稱為「大媽祖」。
昭和6年(1931)重新整修時,新竹州許多名士都在殿內留有鴻爪,
如張麟書、鄭永南、李逸樵、朱香光、陳雨亭、陳調元、陳克猷、
李呈才與李澄浦父子等。
另外主殿通往左右廡的員光門上,
各有一幅交趾陶作品,據信為大師陳天乞作品。
牆上壁畫有二十四孝圖及媽祖救難圖,
此外民國104年(2015)亦聘請李登勝大師繪製
鍾馗嫁妹等數幅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