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年,世居福建漳州府紹安縣官陂鄉的廖朝孔,
率同二弟朝問、四弟朝路以及朝近、朝廳兩個堂兄弟一行五人,
從貧瘠的官陂山區,乘破船孤舟,冒著濤天海浪,渡海來臺施展抱負,
落腳二崙,從事墾荒開拓農地。
嗣後,一批接著一批,另有七、八十個族人亦相繼渡海來臺,
散居於田尾、湳仔、三和、來惠、楊賢、義庄各村
以及西螺鎮各里、崙背鄉港尾等地開墾。
此後,又有李姓先人來臺開拓油車、大義、港后、永定等各村,
鍾姓先人開拓定安、永定村,楊姓先人開拓楊賢村。
日治時期斗六劃分為斗六、土庫、西螺、北港及下口湖等五支廳。
西螺支廳之下則再設西螺、新社、油車、崙背及麥寮等五區。
原布嶼堡轄下即劃分為油車及崙背二區。
大正九年(1920) 大幅度調整行政區域,
刪廢油車區而改在小二崙部落設置庄役場,
並將小二崙之小字去掉,稱二崙庄,
同時將大二崙之部落稱為大義崙。
地方的行政中心逐漸轉移到二崙街上 ,
油車一帶遂日漸沒落……
可見油車一帶早期繁榮的情形與二崙是不相上下的 ,
即便在今日, 仍可發現大馬路旁有著幾處的
街屋建築……
位於街道的重要位置,山牆上的姓氏泥塑
說明了此街屋的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