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源園邸>為板橋林家於咸豐三年興建三落大厝後,
陸續修建,光緒十四年林維源全面修葺,至十九年全部落成,
佔地六千多坪,為臺灣現存最完整之園林景致,,,,,


板橋林家祖籍福建漳州,清乾隆四十三年,<林應寅>遷台,
設籍於新莊,因家學淵源,乃開館授徒,,,,,,,應寅之子<林平侯>
於乾隆五十七年來臺依親,受雇於米商,因處事明快頗獲賞識,
獲東家之資助,自立商號,善經營,不數年即儼然小財主身份,
後與新竹<林紹賢>合辦鹽務,並拓展業務,靠近海貿易,遂成富紳,




<林平侯>於一八O六年捐巨資得同知銜,並任<廣西省儘先補用>
開始由商從政,嘉慶二十一年辭官回臺,因漳泉械鬥之故,
遂於一八一八年舉家遷往大溪,開始開圳墾地,運輸米鹽等事,
並深入荒野,自資打通台北至宜蘭孔道,遠及噶碼蘭廳,,,,





道光十二年張丙之亂,閩浙總督<程祖洛>來臺善後,林平侯以助餉,
奏加道銜賞二品頂戴,林家與官方之交遊,可見而知,


林平侯有五子: 國棟,國仁,國華,國英,國芳,家號分別為:飲水本思源
其中尤以三房<林國華>及五房<林國芳>才氣縱橫,表現傑出,
合設祭祀公業,<林本源>遂成其公號,




林平侯出身低微,成為鉅富之後,特別注重慈善及文教,
曾設置義莊,並捐款修建淡水文廟,及台南之海東書院等,
咸豐年間板橋出了兩位舉人,即是其兒孫 <林國芳>及<林維讓>

道光二十七年(一九四七) 林家於板橋建<弼益館>,
後續建三落大厝,咸豐三年(一八五三) 舉家遷居板橋,
是時,漳泉之零星械鬥無時或已,
<林國芳>曾築城垣防守,高一丈五尺,周長三百八十丈,共開有五門,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O五) 因為開路需要為日方所拆除,,,,,

同治二年,<林國華>子<林維讓> 與其女婿泉州舉人<莊正>
合設<大觀書社>,同治十二年建<大觀義學> 從此文風丕振,
林家並不惜重金,禮聘福建文人書家為西席,來臺講學,
諸如<謝琯樵><呂世宜><葉化成><陳贊圖>等,,,,,
(註: 前三者稱林家三先生,對近代台灣書畫影響極大,
另園內之來青閣匾額即由舉人陳贊圖所書寫)

(註:葉化成 號東谷 道光壬午科舉人,在林家當帳房,林國芳收為
養子, 改名林維德,該房子孫多有商才)

林家自林平侯來台發迹,延續至今已超過六代以上,
林家可謂人材輩出,代有傳人,真不愧臺灣第一豪富,

到了<林維源>,可謂到達顛峰,劉銘傳治臺,設撫墾總局於大溪,
即以其為總辦,綜理全省撫墾事宜,,,,,,另清丈賦課,皆得其倡助
光緒十六年晉授太僕寺卿,光緒十三年在大稻埕建昌及千秋街,
與<李春生>合建洋樓,出租給經營茶葉及樟腦貿易之洋商,

甲午戰後,臺灣割讓,林維源婉拒<台灣民主國>議長職位,內渡廈門
光緒三十一年(一九O五)因病去世,自此林家進入另一個階段,,,,

日治時期,林家走進另一個輝煌年代,
以<林爾康>及<林熊徵>父子為主的政商藍圖,,,,  (此將另篇介紹)

<板橋林家花園>主要完成於<林維源>,沿動線行進有
<三落大厝><觀嫁樓><汲古書屋><方鑑齋><來青閣>
<香玉簃><月波水榭>及<定靜堂
>等等
部份題額為清代文人所書,另外加入許多近代書家之楹聯,
<定靜堂>門楣上方有光緒元年林維源親題之匾,
廳內則有多位清代書家<何紹基>及<翁同龢>等卷軸,,,,,


本次適巧得進入<三落大厝><光祿第>內參觀, 三進九開間的豪邸,
光緒四年奏建之<樂善好施>牌坊僅存之聖旨牌,以及同年林維源
代母所立之<尚義可尚>匾,還有數量眾多的<執事牌>,,,



可惜導覽時間很短,加上內部不可照相,殘念,,,,,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