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位於昔日永康下里,明永曆十六年(1662),<鄭經>於此
鑿井築室,作為避暑別館,永曆三十四年(1680),鄭經命李景督造
園亭以為行臺.因位於府治之北,故名<北園別館>,又稱<洲子尾園亭>

康熙二十五年(1686),巡道<周昌>見此地茂林修竹,乃結亭築室以增其勝,
康熙二十九年臺廈道<王效宗>及總鎮<王化行>改建為寺,名曰<海會寺>,
迄今已逾三百年,可謂臺灣歷史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今庭院中留有王化行所撰之<始建海會寺記>

始建海會寺記 ()   (1696)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八日    總鎮  王化行撰

歷年多有修建,至乾隆十四年(1749),巡臺兵備道<書成>倡修,由臺灣縣知縣
<盧鼎梅>鼎助而成, 之後曾一度改名<榴環寺>後復改回<海會寺>
乾隆四十二年(1777),臺灣府知府<蔣元樞>發起重修,並立有碑記,

今寺院中留有<重修海會寺碑記及圖碑><捐買園業碑記>

重修海會寺碑記 ()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 (1777)
特授福建臺灣府正堂
前護理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志

隨帶加七級 紀錄八次 記功二十一次  蔣元樞撰文

碑記  謹將 恩憲大人 蔣元樞捐買園業 充入寺內租息併原寺名
田園坐址租額逐一開列勒石以垂久遠 (下略
乾隆肆拾叁年肆月 
日立  (1778)

繼而於嘉慶元年(1796), 水陸提督兼臺鎮<哈當阿>予以整修,
改名<海靖寺>,旋改名<開元寺>,遂成定稱,
目前寺內留有其親題<彈指優曇>匾,

丙辰仲秋  彈指優曇 (1796)    燕北 哈當阿敬題

新修海靖寺碑記 ()

   嘉慶元年歲在丙辰八月  (1796)

欽命福建全省水師提督兼管臺澎等處地方
掛印總鎮府
   
燕北 哈當阿 撰

 

(另一間受<哈當阿>贈匾並重修之廟宇為桃園龜山之壽山巖)

寺內主祀釋迦佛,左側供奉延平郡王神位,
並留有相傳鄭氏之墨寶,是少數與鄭成功有關連之佛寺,

光緒乙未割臺後,寺僧四竄,寺殿頹廢,,,,,
日治後住持<玄精和尚>發起重修,監院<永定和尚>贊其事,
寺遂恢復舊觀,

大正六年,<傳芳和尚>將開元寺加入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
大正十二年<得圓和尚>接任後,妙心寺派開設<總本部開教所>
開元寺遂成為臨濟宗南部弘法中心,,,,,,,
昭和六年(1931 ),建圓光寶塔,由得圓和尚之徒弟<林秋梧>設計,
日本殖民末期,開元寺成為臺灣僅有兩所<僧侶練成所>之一

重要的匾聯有,

嘉慶元年歲次丙辰仲秋丁酉穀旦    三寶殿 (1796)

   欽命福建全省水師提督兼管臺澎等處地方
掛印總鎮府
   
哈當阿敬立


光緒壬辰荔月吉旦(1892)   小西天
       
弟子仝叩謝

乙亥春月吉旦  人天教主    羅秀惠盥手書 (1935)
      (註:羅秀惠(1865-1942) 字蔚村,號蕉麓,別署花花世界生,
臺南府治人。光緒期間舉鄉試。日治時兒玉總督曾聘為臺澎
日報主筆,協助纂修臺南縣志,後任臺南師範學校教諭。
能左書。)

甲戌孟秋  功德堂  南山堂      洪鐵濤謹書  (1934)  
  (註: 洪鐵濤( 1890-1947 ) 名坤益,號黑潮,別署花禪盦。
台南府城人。工書法,城內某廟楹聯多出其手。曾為南社
及春鶯詩社成員。

漳壤山林開昧草    瀛壖棟宇報馨香  (1858)

   咸豐戊午年荔夏月吉    本郡職員  蔡振聲盥手敬書

其中<韋駝殿>內幾乎均為台南信士<施青岩>所捐獻,
癸酉年仲春月吉旦   三洲感應 (1933)
    台南信士  施青岩敬立

護法安僧親受靈山囑  降魔伏怪故現天將威

    甲戌仲秋月  (1934)    臺南  施青岩敬獻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顛下古今愁

  甲戌年秋月吉旦    臺南  施青岩  謝清波仝敬獻

留學日本駒澤大學的知識僧<證峰>即(林秋梧)所做之楹聯
(註: 林秋梧(1903-1934)  大正時考入台灣總督府師範學校,
畢業前夕因參加抗日學朝遭退學。後投入台灣文化協會活動
,後拜開元寺住持
得圓為師,法號證峰。詩常流露出批判。)

兜率一笑如懸百年慧日照遍中天微妙法門滿荒島

 龍華三會度盡億萬蒼生超出苦海實現平等免慈航

       仲冬 鄭玉翁 重修彌勒殿記 
昭和八年癸酉春月(1933)  證峰 林秋梧撰

寺院左側之古代僧人墓碑兩方如下
臨濟正宗傳四十八世

    重興開元寺圓寂比丘 上榮下芳 □公□□

   光緒壬午年孟冬之月 吉旦  (1882)

臨濟 示寂
臺灣府僧綱司傳 臨濟三十八世 奕是如公壽塔

   嘉慶二十年乙亥桂月  (1816)

<開元寺>之建築精華,集中於前面之三川門,
門神彩繪及諸多壁畫為府城工藝大師<蔡草如>的作品,

寺裡頭古物薈萃,為數可觀,然部份文物並未開放參觀,
本次前往,因為時間不足又急欲北返,未能仔細瀏看,殊為可惜,

雖然居於鬧區之中,惟因其寺院廣大,且庭中古樹濃密蔭天,
鄰近居民散步其間,或靜座,或閒聊,將喧囂阻於牆外,,,

夏日中蟬聲消暑,
無異於沙漠中之綠洲,苦海上的寶筏,
下回換個閒適的心情,再圖造訪,,,,

0

一則留言

  1. t0302715 2009 年 10 月 11 日 於 下午 7:59

    哇~~~考究仔細ㄟ…這是一般人很少去注意的一些歷史細節^^

    門神鬍鬚四張ˋ眼神凝望,畫得真棒^^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