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淡水廳志>提及:<東芝蘭堡三十二莊,,,,,小雞籠社(今三芝),
石門汛莊,金包裏街,野柳莊,馬鍊社(今萬里),大武崙莊,大雞籠街,,,,>
自乾隆末年,即有福建漳,泉二州移民來此屯墾,雍正時期已形成街市,,,,,,
今日老街,每天人聲雜遝,用餐時間更是擁擠,儘管老舊街屋
已所剩不多,然而走在石板路上,或佇立過陰暗的磚拱亭仔腳,
仍有一絲絲古早的氛圍,,,,,
街道東端入口前段,仍有十餘戶舊式屋舍,門上留有花格窗,
其中仍有兩間大正時期留下之街屋,形成老街地標,
入口右側及是<金包里慈護宮>,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天后宮,一在縣治西門內(今西門天后宮),,,
淡北:一在北門外(今長和宮),,,,一在新莊街(今慈祐宮),,,,一在艋舺街
(已毀),,,,,一在關渡門(今關渡宮),,,,一在滬尾街(今福佑宮),,,,,
一在金包裏街(今慈護宮),,,,一在芝蘭街(今士林慈諴宮),,,,,一在錫口街
(今慈祐宮),,,,一在大雞籠城(今慶安宮),一在大雞籠港口(今社寮天后宮),
淡南:一在中港街(今竹南慈裕宮),,,,一在貓裏街(今苗栗天后宮),,,,一在
後壠街(今慈雲宮),,,一在苑裏街(今慈和宮),,,,一在大甲街(今鎮瀾宮)>
可見此廟之歷史悠久,,,,,
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嘉慶十四年(1809),落成,最初命名為<天后宮>,
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五年(1902),由金包里堡各庄捐獻擴建,於1903年峻成,
因年久失修,於昭和十年(1935),由金山庄役場發起重建,儘管以重建,
並改名為<金包里慈護宮>
算算這廟已有兩百年的歷史,,,,
同治癸酉歲 (1873) 聖澤同沾 張廖簡三宗弟子仝敬立
光緒癸巳年仲秋日(1893) 海天贊化
甲子科舉人 張書紳書
光緒癸巳年仲秋 (1893) 海寰昇平
甲子科舉人 張書紳書
(註:張書紳 字子訓,號半崖,大龍峒人。受教於陳維英,咸豐歲貢
,同治三年舉人。同受聘采訪淡水廳志,其書法師劉石庵。
辛丑仲冬 (1901) 水德配天 邱心源敬書
歲次辛丑年仲冬(1961) 恩及航海 于右任
民國己亥仲秋 (1959) 寰海鏡清 弟子蔡成金敬書
民國己亥年冬(1959) 慈愛保護 金山鄉長 李龍洲
同治癸酉歲 (1873)季冬立 丁丑端月重修(1937)
郭姓弟子敬獻 (龍柱)
聖神廟貌本天成燭臺對峙 母后水功隨地見香案排山
同治十二年(1873)歲癸酉孟冬吉旦 江夏黃姓弟子敬獻
慈可配天湄洲澗長流聖澤 護如保赤金里內羣沐恩
同治癸酉(1873)吉旦 賴姓弟子敬獻
慈眾人猶一人聖功昭宇宙 護弟子若赤子母德配乾坤
光緒元年(1875) 歲次乙亥桂月吉旦 蔡姓弟子敬奉
慈航普濟在水之湄錫聖恩 護國無方倪天之牀顯母儀
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歲孟冬吉旦 永邑弟子敬叩
慈航普濟風和浪靜 護眾無私國泰民安
丙子梅月吉置李龍洲 拜撰並書
(註:李龍州 日治時期士紳,光復後任金山鄉鄉長)
慈恩沾奕世統梯航乘悅服 護法被蒼生偕長幼切欽瞻
壬寅春月立(1902) 丙子季春重修 (1936) 郭姓弟子敬獻
慈靈法雨沛下恩膏沾金里 護國庇民欽崇祀典仰湄洲
(昭和十一?)年丙子重修 (1936) 蔡姓弟子敬奉
慈德配天自昔英靈昭湄縣 護民保國至今俎豆重金山
丙子年九月(1936) 李龍洲敬撰 大笨港洪恭享 敬書
禱祝完畢 ,沿著老街進入,右側有百年米店及中藥舖,,,,
跟所有老街相同,總會被許多各式商店入駐,也因而會衍生出名產,
除了蔴荖,麻花捲等古老口味外,近來冰淇淋,芋圓,拔絲地瓜也成了寵兒,
有兩家個性商店,一是賣書法字帖的小舖,一則是賣日本料理的<塔帕笠>
可以進入參觀,或者品嚐和風庶民料理,,,,(塔帕笠主廚是日本人)
老街中段丁字路口,有主祀開漳聖王的百年<廣安宮>,
(可惜已改建,古意無存)
廟口正是有名的<鵝肉ㄛ>,這名聞遐邇的飲食店,用餐時總是大排長龍,
不僅要眼明手快,還得半自助,不用點菜,想吃甚麼,看桌上有啥自己端,
飽餐一桌,花費千元左右,可謂經濟實惠,大碗又滿意,,,,
難怪每到用餐時刻,人群從各巷道湧入,說是摩肩擦踵,一點不為過,
更有人遠從基隆或淡水開車過來用餐,
平日即已熱鬧不已,更別說那假日,,,,,,真的有夠厲害,
改天來金包里老街,不妨進入兩百年的<慈護宮>內,
感受媽祖的慈暉及恩膏,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