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史,<八斗子>原本為一孤島,與陸地間為一狹長海溝,
曰<長潭>,此海溝東側稱<長潭尾>,即今之<長潭漁港>一帶,
昭和十二年(1937),日政府為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進而填海造陸,,,,,

<八斗子>最高的山不叫八斗山,而叫做<七斗山>,標高一百公尺,
當地地名說法有兩種: 一說渡海而來的杜氏兄弟以八斗米向凱達格蘭
族人買下此地,一說是杜家兄弟一家八口遷移至此,故稱<八杜>

<八斗子>對岸之調和街附近山區,是清代在臺最早開挖煤礦之處,
今調和街大眾廟後側仍留有清朝第一口官煤<清國井>的遺跡,,,
該礦坑於清法戰爭時,為免落入法軍手中,劉銘傳下令破壞

昭和十二年,日人在砂仔園興建<北部火力發電廠>,簡稱<北火>,
遂將島與陸地間之沙灘變成陸地,於是形成今日陸連之情況,


這<北部火力發電廠>一直使用至深澳的火力發電廠完成才告終,
原址已規劃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目前已施工中,
而<北火>之原有部份結構將予以補強保留作為日後博物館舍使用,

由北寧路駛過平浪橋,即到達<潮境公園>,
公園正前方是<望海巷>,及<蕃子澳>岬角,背即是<雞籠山>及<九份>

此處設有造景,以鑄鐵做成魚身,有成群游入港灣的意象,
情人座椅並肩,海風中互訴情衷,讓大海來見證,

設有文學步道,有近代基隆詩人詠觴之作,,,,,
(車道人行道上地面,偶有附近人家曝晒石花海草的情形)

靠山邊是<潮境海洋中心>及<潮境工作站>,
作為<海洋科技博物館>的附屬場館,目前也是籌備處所在,
橫跨的天橋式聯結及清水模的牆面,現代感可謂十足,,,,,,


再往裡走,是為日後開幕後使用之大停車場,此處原係垃圾掩埋場,
近年已社置堤岸及覆土進行復育,,,,
陸地的最尾端,突入海中,三面環海,視野廣闊,
繞行自西,堤岸外,釣客聚集,,,,正前方海上,雞籠杙矗立在碧濤當中,

   (此處堤岸內設有半圓形廣場,背襯著基隆嶼,日後若有機會在此辦   
   類似跨年演唱會或元旦迎接曙光等活動,應是不錯的地點,,,,)


行近<七斗山>腳下,見有步棧道通往山頂平臺,
循階而上,約莫十五分鐘登頂,在山頂可環視四周,
眺望基隆嶼,遠望雞籠山及九份山城,深澳及月眉山區,
西向俯瞰望幽谷及碧砂漁港,更遠處望向和平島方向,,,,,
雖然僅高一百公尺,確有如是壯觀之景緻
不愧為<山海國門>,,,,,,

山頂亦可開車前往,需於北寧路轉入八斗街沿路而上,
行有餘力,也可沿望幽谷步道前行,緩緩步行下山,
<碧砂漁港>即在不遠處,,,,,

循原路而下,潮境公園前設有餐廳及咖啡座,
或許也可來一杯清涼退火的石花凍飲品,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