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的廟口夜市全省知名,住臺灣的人沒來過的人恐怕不多,
但如果問廟口是指那間廟,或廟裡主祀甚麼神,恐怕又得停下來思考,
至於廟裡有啥看頭,大概不太有人能夠回答,,,,讓我們好好來看這<奠濟宮>吧,,,,,,
話說這大清帝國於康熙二十二年將臺灣收入版圖,,大約在康熙中晚期,
漢人開始從滬尾及八里坌等地登陸,較有規模之入墾雞籠大約在雍正元年,
一披漳州人首先到達牛稠港虎子山一帶,後遷移至港灣南側,建立第一條街道,
即<罾子寮街>,稍後逐建發展了<新店街><暗街仔街>,由芝蘭堡內湖之墾戶
<何士蘭>捐出土地,並將原建於虎子山畔,奉祀媽祖的小廟遷建坎仔頂現址,
正式定名為<慶安宮>,時嘉慶二十年(1815)
之後,崁仔頂街對岸之<草店尾街>也逐漸繁榮起來,於道光十八年由基隆舉人
<江呈輝>倡建福德宮(現廟位於愛三路49巷內),是市區最早之土地公廟,
(註: 江呈輝 永定籍,光緒十五年己丑科舉人)
在此之前,同治十三年(1873)已有漳州人在外木山建一小廟,祀奉開漳聖王<陳元光>,
,光緒元年(1875)年,由板橋士紳<林維源>捐出當時位於玉田街的土地,共同籌資
興建廟宇,並命名為<奠濟宮>,,,,,,,,
話說<陳元光>字廷炬,唐光州固始縣人(今河南穎川),,幼隨父親歸德將軍<陳政>
領兵戍守閩南,父卒後,代領其眾繼續防守閩粵,,,,,是時,山賊寇<陳謙><苗自成>
<雷萬興>等邊邑盜匪犯民,皆為其所討平,,晉封為<正議大夫嶺南行軍總管>,
並奏請朝廷設置<漳州>,朝廷並欽命<陳元光>為漳州刺史,,,…陳元光死後,
朝廷詔封<臨漳侯>諡忠毅,子孫俱任刺史,,,,,,,,,,,,,,
<奠濟宮>曾於大正年進行重修,光復後因戰亂損毀,於民國43及53曾予以整修,
然觀其三川殿之壁堵及石柱,獻納者的芳名等可確定為日治時重修時之梗概,,,,,
內殿兩側有同治年間之楹聯
同治癸酉桂月吉立(1873)
奠厥攸居漳南銘聖化 濟茲有眾淡北拓皇圖
吳姓眾弟子 仕律 文烈仝叩謝
三川門可見之楹聯如下
大正癸亥孟冬(1923)
奠國寧邦赫濯神威功施千歲 濟人拯世尊崇廟貌德報四時
大正拾貳年癸亥三月立
奠厥悠居淡北安康治聖澤 濟茲汝楫瀛東利賴仰神功
大正癸亥年四月立
奠漳邑於皇唐食踐迄今多刱始 濟瀛燸之赤子馨香亙古重開基
廟埕左側牆邊立有<基隆奠濟宮重修碑記>及<奠濟宮改築諸善信寄捐錄碑>,
右側金爐邊則為<改築寄捐錄碑>之另一塊 在捐緣人芳名當中,
赫然見到<許梓桑><黃仁祥><顏國年><張士文><江福蔭> 等紳商,,,,,,
<大正>字樣被刮除重刻<民國>,實在沒神麼意思,,,,,
基隆奠濟宮重建碑記 (略)
大正癸亥年孟冬之月 總董事 林振盛
董事 許梓桑 陳屘 周莫 黃仁祥
林清芳 顏國年 張士文 汪福蔭等同泐 李石鯨撰 蔡正恩書
奠濟宮改築諸善信寄捐緣 (碑) (1924)
大正十三年甲子二月吉旦 立
於此階前有一明治二十九年建立<開閩第一>,字跡已被挖除,隱約可見<基隆要塞
司令部>字樣,(於鼎邊矬老店外牆邊) 是否為原立碑位置,尚查無資料可佐,,,,,,
開閩第一? (碑)
明治二十九年九月三十日 □□ 基( 隆要塞司令部?)
三川門 廟額下青斗石楣梁,刻著重修當時之基隆街長<許梓桑>的名字,,,
兩側正面簷頭,題有詩作,一看是清末詩人<李碩卿>之作品,,,,,
(註: 李碩卿 (1882─1944) 字石鯨 又字燦煌,號秋鱗,晚號退嬰、璞亭
生於清光緒八年,祖先世代務農,由福建永定遷台後,原居住在樹
林鎮,曾擔任板橋林家私家教師,及《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主筆。
壯年之後,遷來基隆。顏雲年禮聘他擔任記室,彼此吟詠,推動詩
風,積極參與台北和基隆兩地的詩社。李碩卿曾創辦保粹書房,又
設立「月曜吟社」,教導學生詩文,基隆許多著名詩人,如 李建興、
張鶴年、簡穆如、李普同等,都出身他的門下,影響極為深遠。
著有<東台吟草>。)
門神彩繪為大師<陳玉峰>之子<陳壽彝>的作品,,,,
至於崁仔頂的<慶安宮>雖也有歷史,曾於大正三年重修,
但近年已完成改建,,,,金碧輝煌,雕梁畫棟,
然而,遍觀廟宇,未能見古跡遺留,,,,,,,真可惜,,,,
廟左前牆邊僅見<何士蘭獻地主>及<基隆慶安宮重修碑記>
基隆慶安宮重修碑記 (略)
大正三年孟夏月穀旦 董事許梓桑 顏雲年 江福蔭 林清芳等仝立
民國(大正?)三年甲寅 獻地主何士蘭 孟秋之月重立 (碑)
華燈已初上,廟口夜市逐漸沸騰起來,,,,,
开心8官方
放弃了,我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