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又稱為<石壁潭寺>,以新店溪流至此匯為< 石壁潭>,故名之,
清代此地屬拳山堡(今文山),康熙二十年創建,祀奉觀因佛祖,乾隆年間再擴建 ,
道光三年整修,大正二年(1913) 配合改名為<寶藏寺>,民國57年復名,民國62年重修,,,,,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 :
<其由三貂西南七,八十里分一支曰錫口山,再十餘里為六張犁,曰拳山,,,,
拳山東南曰梘尾山(今景美山),曰十一命山,曰十五份山,,,,,,,後起曰觀音亭山,>
這<觀音亭山>及寶藏巖身後高度僅約50公尺的小山,山因寺而得名

又說 :< 內湖溪 (今景美溪) 其源出自鹿寮窟,,,西流南會升高坑,北會萬順寮坑,
西北至內湖陂(溝子口),過石門(世新大學前),西南至石壁潭,南會青潭溪(今新店溪)>
可知溪流至此形成寬潭,因臨觀音山之石壁,遂稱之為<石壁潭>

<石壁潭寺: 即寶藏巖,在拳山堡,  康熙時人郭治亨捨其山園,與康公(心虔大師)合建,,,,
,事在乾隆間,年月失考,,,,後治亨子佛求,即捨身為寺僧,,,父子墓均在寺旁,,,,,其女九歲
死於地震,鬼輒夜哭,祀之乃止,,,壁有游大川香田碑記,乾隆五十六年立,,,,,,門拱獅象,
山蒼翠可掬,叢樹集鳥以千百計,有水通舟楫,,,>



距離康熙中葉(約1680) 起算,這寺廟已儼然在此超過三百年
即便以乾隆五十六年(1791) 算來,也已超過兩百多年,,,真不愧為古寺,


歷經多次重修,建築本身已大致重建,

三川門基本維持道光三年(1823) 重修時之架構,留有楹聯多幅為證;

寶筏渡迷津共登彼岸  藏經開覺路並悟諸天

    道光三年臘月吉旦(1823)    清溪弟子林榮泰奉

脈注拳山一指消千劫  神觀碧水孤航濟萬民

   道光三年癸未臘月  晉水弟子黃世誠薰沐敬奉

石壁映澄潭圓光面西  拳頭持法畝妙手空真

   道光三年臘月立  弟子潘開鳳敬叩

握箇拳頭欲拯諸般若  面茲石壁常觀自在身

      道光三年臘月谷旦  銀同弟子陳廷漢敬奉


兩廂室內側通道邊則留有乾隆年間(1791) 石柱兩對,至為珍貴,,,,,

蓮座映潭光世界  陀山倚石現如來

    乾隆辛亥年菊月 (1791) 清溪弟子周贊壽敬奉


石壁雲天觀自在
 
潭華水月見如來

乾隆辛亥年菊月  歲次癸丑年菊月重修
蔡萬霖敬奉
 
晉水弟子黃世斌敬奉

目前正殿中仍存有立於嘉慶三年的<游大川香田碑記>

游大川香田碑記 ()

……..平素沐佛組之鴻恩,欲藉香燈以伸謝恩 爰於乾隆五十六年冬
置買水田
,
座落擺接南勢角庄牛路橋頭, 田壹坵實小租谷各伍石正,
遍年對佃付僧權
,
明以為佛母香燈之資……(下略)

嘉慶三年陽月穀旦  沐恩弟子 監生 游大川敬立

道光貳拾三年 生員  游觀瀾充香燈谷三石

日治後,略有荒廢,大正八年(1919)由<基隆靈泉寺>佈教師<德馨和尚>重興,
,改名<寶藏寺>,加入日本<曹洞宗>派下,大正十五年接任住持,,,,, 此人晚年亦圓寂於此

廟前及側面入口所留日式燈座,則為昭和十四 年間(1939) 信徒奉納

御神燈座  昭和十四年二月建立  文山郡米穀統制組合

臺北觀音亭  大正辛酉年造 (1921)  住持德馨領眾立

此觀音山於日治時被劃入<臺北市水源地>,1930年,二次大戰,日方於此設置高砲部隊,
並於南麓設立碉堡及兵舍等設施,作為<臺北北區司令部>軍事要地,,,
光復後,國民政府接收,加強於公館附近設置各種軍事設施,,,,,
1960年後隨軍來臺老兵陸續退役,在政府默許下,逐步在廟旁山腰等處大肆違建,,
鑑於世容整頓要求及河川行水區安全,曾要求拆除,在有心人士奔走下,予以保留
2007年規劃為<寶藏巖歷史聚落保存區>,,,,,,

( 然而,時過兩年,似忽並沒有太多整頓? )

這觀音山后即為<自來水博物館園區>,
福和橋下也已規劃為<河濱公園>及<自行車道>,
此山腰聚落應加速規劃,並與整個園區串聯,使大眾更易親近此一名山古剎

0

一則留言

  1. 匿名訪客 2014 年 10 月 16 日 於 下午 2:58

    大发888扑克_大发娱乐城怎么充钱_大发娱乐开户网址

    能告诉我丫挺什么意思吗?赐教…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