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於<從仙洞巖出發>一文中,已悉數介紹了洞內的摩崖石刻.
最近因閱讀多本文獻資料,竟發現仙洞壁上題記中的相關人等,不僅僅是文人雅士,
多數還大有來頭,故將相關資料彙整拆錄,以享看倌,,,,,,下回面壁時,可以有多一些典故

遊遍臺灣各地,吾人敢大聲說: 仙洞巖之摩崖刻碑, 當真是臺疆之最,,,,,
 (不包括金門及馬祖)

同治甲戌季夏吉旦 (1874)  海外洞天    
                                分巡台澎督學使者  夏獻綸


這當中官銜最高者,當屬<夏獻綸>
<夏獻綸>,,,江西新建人,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緒四年(1879),奉旨接任<按察使銜
分巡臺灣兵備道
>,為當時臺灣的地方統治長官,,,是時,道署設於府城,臺灣道仍歸
福建省管轄,主官皆為外地輪調
話說清同治十三年(1874) 因牡丹社事件,沈葆楨奏請開山撫番,于是以提督羅大春,
總兵吳光亮,同知袁聞柝率兵三路而入,或勦或撫,一年之間遂告成功,,,,,,<
<臺灣前後山輿圖>於光緒三年(1878)出版,即為夏獻綸所負責審撰而成,,,,,
繪錄了包括後山各縣境內番社,山川形勢,撫番道路,招墾局官署及田園等,
為清末地理上重要資料,,,,,,,後卒於任內

光緒十二年九月 (1887)    仙洞    三水 梁純夫書

至於基隆通判<梁純夫>,根據臺灣通志記載:
<梁純夫,字丹鄉,廣東三水人,監生,,,,光緒十年,署基隆通判,有經術,幹濟才,,,,
時法人擾基隆,團練鄉兵,退守石碇堡,,,十一年,法事平,先請撫恤,次及地方事宜,
丈量海濱隙地,自球山至大勝灣水口一帶海灘,概通詳立案,,,,,,勞疾卒,士民惜之
>

話說光緒元年,宜蘭設縣並置知縣,原噶瑪蘭通判改為<臺灣府分防通判> 移駐基隆,
設基隆廳,,,,光緒十三年,原設基隆廳通判,改為撫民理番同知,,,

在此之前, 梁純夫擔任何職?
<澎湖廳志>中收錄有梁純夫所撰<新建武廟碑記><籌海堂跋>
俱成於光緒元年(1875),皆為應提督軍門<吳奇勳>之請而書,,,,,

再查<吳奇勳>: 字柱臣,廣東合浦人,同治六年,陞任海壇總兵,,,,
同治九年回任澎湖水師副將,以軍功<記名提督>,,,,
光緒四年 陞山東登萊鎮總兵,,,,

再根據<福州將軍穆圖善咨呈法艦在基隆購煤被拒藉故尋釁一事奏>中顯示,
梁純夫於光緒三年,已擔任基隆通判,,,,(可能更早,光緒元年設立之初)

在這之前,有可能在<澎湖海防通判>或<澎湖水師副將>手下擔任幕僚?

 光緒丁亥暮春 吾友江甯 翁鐵皋 長森朅來臺海主于予 越閏卯月朔
 
上元 田撰異曾邀上絕港游仙洞 濟甯 黨幼雲鳳岡 先焉 洞窈無際

僂行百數十步
幽昧窏洝 廩乎不可窮 曠睇洞袤 石峭風直
澹煙眇然
循厓以西 觀乎蒼海 折葦而歸 合肥 張士瑜 瑾卿記 (1887)

關於<張士瑜>及<黨鳳岡>

根據宮保爵撫憲劉札開:
<本年(光緒十五年),,,,,據兼理商務張守士瑜稟稱: 竊輪船,鐵路與電報為
表裏,,,,,卑府忝膺商務,舟車運載,水陸分馳,專恃電信往返,,,,,非資電局共濟,
期難貫通,,,擬請飭派電報局,,,凡該局與商務交涉市情會同辦理>

光緒十一年(1886),福州船政局急須用煤,劉銘傳出面邀請曾國荃及裴蔭森
合資共同合辦基隆煤礦,,,,,委派候補知府張士瑜為總辦,亦即官方代表
光緒十三年(1889),基隆煤礦教英商街辦遭拒,
劉銘傳復指派黨鳳岡整頓,維持煤礦的生產,,,,,,,

宮保爵撫憲劉札開:
<(光緒十五年)照得基隆八斗煤礦按月所出之煤,以後無論官用,私用,俱應
折收價銀,按月彙入月報,,,,,除札調黨鳳崗遵辦外,行司即便移會臺灣道知照>


光緒二年臘月朔 鷺江葉文瀾 旴黎余宗海 古越何徵 程森
吳興凌汝曾  守風
奎隆同遊到此 (1876)

關於<葉文瀾>

光緒十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奏片稿:
<迅速派船運往臺北淡水等處劉銘傳行營交收,或交臺灣道驗收傳解,,,,
又飭盛宣懷電商廈門紳士候選道葉文瀾,就近與臺灣商富匯兌,,,,,>

關於<凌汝曾>的相關記載

<臺灣通志>: 凌汝曾, 光緒三年噶瑪蘭訓導經歷,,,,,光緒十五年臺南府經歷,,,,

光緒十一年,臺灣道劉璈稟:  <臺灣前被困圍,餉源告竭,,,,,職道現派,,,,泉州道濟公棧
候補按經歷 凌汝曾,,,,剋日赴省,聽候司局分幫委令解運,,,並電致廈紳 葉文瀾,,,,,
妥交載運,庶期穩速,,,,,>

<程森>:<臺灣通志> 光緒十九年署雲林縣知縣, 兼理教諭訓導

光緒戊寅重九前五日 隨吳春帆中丞剿加禮苑等社兇番 三日平之
浙東潘慶辰 胡培滋 汪喬年 粵東陳代盛 楚南周德至 浙西嚴樹棠
 
皖北林之泉 山左趙中雋 江右劉憲 傅德柯 李麟瑞 福州施魯濱
同遊基隆仙洞
勒此以誌鴻爪 (1878)

關於<傅德柯>

光緒十六年,宮保爵撫部院 劉案開:
<總帶防軍副將劉朝帶,傅德柯先後(進山開路中伏) 陣亡,請在蘭縣死事地方合建專祠,,,,
統領鎮海中軍前營並南字海防臺勇等營 儘先補用副將協鎮 傅德柯……>

另根據<臺灣通志>記載:  <潘慶辰>及<胡培滋>在列

潘慶辰
,浙江蕭山人,光緒四年任臺灣縣知縣

胡培滋,浙江山陰縣人,監生,光緒九年任臺灣縣知縣,十一年任恆春縣知縣

光緒甲午季夏奉鹺基 差公之餘偕友 安徽葛玉璜 汪德堦 方隆
浙江馮葆真 陳元楏 沈葆元同游斯洞      樵李 劉威鐫誌


   劉威,臺灣通志記載 光緒十七年署埔裏社通判


光緒丁亥八月二日 黔安吳安康 四明徐傳隆 巡洋 同湘州張拔汎
 
錢唐倪玉樨 遊此 (1887)

關於此碑尚未找到任何關資料,,,,繼續努力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