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和>活躍於日治時期,善於交際以及擁有過人的商業頭腦,在日治時期
將蔗糖、茶葉、樟腦等商品銷往日本,開創了日本通路,成為當時南台灣的首富,
當時興建的洋樓頗具規模,目前尚保留主體建築,並規劃為紀念館,於固定時間開放參觀


陳家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18世紀末,<陳中和>的曾祖父輩渡海來台,定居
打狗港苓雅寮,以漁業與農業維生。傳至陳中和(18531930)時,初期於同鄉
<陳福謙>先生在旗后開設的<順和行>學習貿易,後來陳中和憑藉其經辦業務的長才
,出任<七十二行郊>總管家(相當於總經理)

陳福謙辭世後,他更於光緒十三年(1887)自行創立<和興行>。
他對大陸貿易相當有遠見,早年便已於中國沿岸福州、廈門、廣州、香港等地,
進行市場調查及嘗試島外輸出作業,以擴展糖業市場。

同治十二年(1973),年僅20歲的陳中和首度由旗后押運450噸紅糖赴日本橫濱;
回航時,再載運布匹、石油及日用品等返台販賣,從此確立貿易方向。
<和興行>成立後,在打狗(今臺灣高雄)、香港、橫濱三地經商,絡繹不絕,
陳家因而累積不少財富。


除了國際貿易之外,1899年日人開放官有地作為鹽田,陳家於鹽業經營亦相當成功;
日治時與仕隆林及岡山一帶鄉紳,共同成立<烏樹林製塩株式會社>,並自任社長…..
後來日人發佈<製糖獎勵規程>,發展新式製糖工業,陳家首先於大寮投資設立
<新興製糖株式會社>;同年,陳家合資成立<南和興產>創辦新式碾米廠,處處
可見其對新興產業的前瞻性。

1923年,成立<陳中和物產株式會社>,營業項目包括農產物種植買賣、土地與
建物賃貸、碾米相關行業、海外貿易與其它投資事業等,涵蓋範圍之廣,儼然
稱霸南台灣。

一百多年來,陳中和家族 啟 田字輩子孫,成就了各種事業,更累積了人望。
從陳家子弟受選民青睞,擔任高雄市市長、議長、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
總統府資政以及全國商會理事長等公職,顯示陳家所累積的深厚聲望。


興建於大正九年(1920),歷時三年完工的<陳中和洋樓>,座落於曾經繁華的苓雅寮
面海的洋樓,原建地為九百坪,連同庭院共計二千七百坪,興建於事業如日中天之際
其外觀取法巴洛克式造型。

有回與家族南下高雄旅遊,住宿於高雄八五大樓面海的套房
從高處俯瞰此一洋樓,隔日遂驅車前往,因開放時間為固定,每月僅有一天…..
對外縣市來的人,確實不容易進入參觀….
再一次前往,亦未必能恰巧….只好在圍牆外環視一圈眺望….頗為可惜

民國86年 陳家子孫決議整修,委託成大建築系調查研究與訂定修復計畫,
1996年完工,並定名為<陳中和紀念館>,2003年高雄市政府文局審定為<歷史建築>。
陳中和洋樓,目前仍為陳家私產,由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管理,主要作為陳中和
家族事蹟與居家生活器具展示,僅每月的第二個禮拜六開放一天(10:00-16:30


<
中和墓>建於昭和五年(1930)年,由廈門名匠<蔣馨>規劃設計,位於福安路、
福德路、正言路之間,墓地佔2.235公頃,當時雖然流行西洋建築風潮,但仍
依循閩南風格,歷時五年興建完成。

(燈座) 昭和十年十二月十月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奉獻

目前已遷葬它處,唯因墓的型制優美及規模之難得,政府予以保存,周邊並闢為公園…..
墓的雙重護手上留有許多當時的文人所題贈的書畫……


    壽山之鋒 既窈既幽 苓雅之水 載沉載浮 天閟吉壤 厚德之醻
 
佳城鬱鬱  白楊繆繆 歲時伏臘 瞻眺夷猶 異代同感 華屋小邱
願爾孫與 食德服疇
思不匱  福祿成道   葉鍊金 敬題

 

   空谷純陽孜  人影山空外  鐘聲野寺聞  露竹菊春綠

   蘆花向晚芬  精神貫日月  靈氣繞氤氳  為君追芳謁

      托管立碑文    後學  朱俊英 拜書


白雲居士七十八子跋 

陟波崗陵兮 覩山莊之活潑 悟歲序之違遷兮 識時光之飄舊

問君寄迹於乾坤兮 翼也宇化育兮不輟

欣裔善行 率履不越 穆穆厥聲 爰以為跋    後學  朱俊英拜書


希望基金會能考慮每月多兩三天開放參觀……以免向隅者不得其門而入
讓更多能能夠了解這臺灣南部 <第一世家> 的風華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