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十年(1884),清法戰爭爆發,法軍提督<孤拔>率艦侵犯基隆,
為了家強防務,劉銘傳下令建造數個砲臺,<獅球嶺砲臺>即為其中之一,
砲臺位於中山高速公路大業隧道上方,因道路特別,在地的人都不一定知道如何前往…..

騎機車的人較容易,由成功國宅前高速公路橋下右轉直行上山,
開車的人就必須上高速公路,然後在隧道前由又側叉路駛出,往平安宮方向,
在平安宮前半山腰處有汽車停放處,,,,,

沿登山步道上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展望臺,展望臺於新近整修完成,
在此處可綜覽整個基隆市區及基隆港埠,也難怪要在此建造砲臺,以扼守基隆內港,
及防止敵軍由基隆進犯台北的重要孔道….

<獅球嶺砲臺>於日治時代即遭荒廢,營舍及相關設施多已不存,,,目前僅存石造指揮所
及其旁扇形砲磐區,,,,,
最近,市政府已於指揮所所在之山頭正面開設步棧道,得以繞行整個砲臺區

指揮所上方的砲臺周邊,也設置了木棧平臺,即使雨天, 也不擔心泥濘,,,,
山頂早起會活動區域,也一併整頓,不若往日之破損敗落,庭園裡草木也整頓完成

在砲臺右側有一新拓寬的碎石泥路,可往鄰近之山頭,約行五百公尺,
右側有登山路標往高處,沿斜波上登約三百公尺,有指標陡上竹林間,此即為<東砲臺>

<東砲臺>位於此山頭,僅設一營房,砲磐區(僅剩土堆)及一觀測崗哨,,,,
營舍位於山陰凹處,以石砌建造與山坡擋土駁崁近接,營舍上方被一老榕樹寄生,樹根盤據
整個營舍內外,,,,此應為獅球嶺砲臺東側輔助砲臺,法軍的地圖中標為<鷹翼>


唯此處周邊遭人種植竹叢,故整體動線及視野有些隱蔽,,,,,,

退回前登山口處續往前行,有一空地及民居,似有小路可通往山下,空地前小丘頂
亦有一小碉堡,不知是否為同時期建造?或國軍所建造?

沿原路回到指揮所,往另一向行進,在早起會涼亭後側菜園中,似有一穨壞了的碉堡
同樣不知何時的物件?

聽說在書院社區後方山頭亦有一砲臺,遂將車駛至書院社區前,
沿社區旁山路上行,因人煙少至,雜草及腰,,,,至小鞍部,接上登山階梯步道,
階梯往下可至<獅球嶺隧道>

沿階梯上行不遠處左側有缺口似隘門,進入後左側有小路上登,一下子就到<西砲臺>,,,,
此處砲臺有一碉堡,鐵水泥造的砲磐一座,以及略下方位於菜園一角
已幾近半毀的營舍一間,,,,,(同東砲臺型式) 規模亦相同,屬於西側輔助砲臺

下行至<獅球嶺隧道>不用太多時間,或另從崇德路進入,,,,,
清光緒十一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主理台政時,積極建設台灣,推行洋務, 設置鐵路。
光緒十三年(1887)獲准設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

鐵路開工後,首築基隆經台北至新竹一段,其中位於<獅球嶺>的隧道工程最為艱鉅,
從光緒十四年春動工至十六年的夏天,前後耗時達三十個月使鐆通。
獅球嶺隧道全長約兩百三十五公尺,當時因土質複雜,北段為堅硬的岩石,南段為
潮濕的軟土,開鐆極為困難。

隧道的南邊開口以紅磚砌成,並由劉銘傳題額<曠宇天開>,左右之置對聯約:

    十五年生面獨開羽榖檒輪,從此康莊通海嶼;
三百丈巖腰新闢
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

說明了當年以人力開鐆的壯舉……
二十世紀出年由於鐵路改道,獅球嶺隧道才漸遭荒廢。

獅球嶺為<清法戰爭>重要場景,有著<林朝棟>的英勇,也有<崇基書院>的文風
更有大型土地公廟<平安宮>的歷史衍流,,,

關於這些人文典故,另篇再深入介紹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