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雄鄉志>記載: <大士爺廟>創建於清乾隆九年間,座落於中樂路,
是民雄市街裡頭最為繁榮熱鬧的地點.而這<大士爺>即一般民眾普渡中的<普渡公>
但對民雄人而言,這其間是有差異的…..大士爺為民雄所特有,每年的普渡祭也成為民雄的大事
民雄舊稱<打貓>,明鄭時期設有營盤屯兵.<打貓街>於康熙五十六年(1695)即已存在
今日之民雄行政區域為大正九年市區改正結果,當時稱為<民雄庄>,隸屬於臺南州嘉義郡
光復以後,始改成民雄鄉
日治時期(1906),嘉義地區發生<丙午震災>,民雄地區廟宇損壞殆盡,包括慶誠宮,開漳聖王廟
及開臺尊王廟,當時因人力及物資不足情況下,庄民將這四間廟剩餘材料於現址醵資重建
大正八年(1919)年陸續完成主體結構,至昭和五年(1930)年完成三川殿,昭和十二年整體完工.
正殿供奉<觀音大士>< 大士爺>,左側供奉<開漳聖王>,右側則供奉<開臺尊王>,後殿則供奉
<三寶殿>…..至民國54年,以<慈濟寺>為名,民國76年正式正名為<大士爺廟>
民國88年因九二一地震受損,再次進行修建,於2005年修繕完成
根據<嘉義管內打貓各堡采訪冊>記載
<….乾隆年間….,每年七月一到,每日下午總是陰風慘淡,嘗聞鬼聲啼笑…..時有觀音大士,
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高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若見大士,陰風輒止.
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
是後,每年農曆七月一日,以紅緞塗大實爺像奉於祀壇,誦經三日以超渡孤魂
並於農曆七月21-23日三天舉辦祭典,此儀式為民雄所特有,與一般普渡略為差異…..
<大士爺廟>採五開間,三進格局,以三川殿,正殿及後殿為主
正殿神明為<觀音菩薩>,旁邊有兩塊<觀音大士>的神位
後殿原主祀媽祖,已移至街道對面的<慶誠宮>
廟宇建築之精華全在<三川殿>,這石雕,石獅及龍柱等多為昭和年間古物
廟中楹聯因建廟沿革而有<慈濟>及<大士>為不同開頭的對聯
重要匾聯記有:
昭和八年癸酉仲夏之月置 聖德昭彰 民雄弟子 洪月蘆等仝謝
大小往來爭爇心香參法會 士農工賈齊列頂禮拜真王
昭和壬申年重冬月 羅秀惠撰 洪雍平拜書
據聞<大士爺>及<普渡公>的差異在於: 大士爺坐著,手拿令旗,腳上腳鍊.
原為鬼王,後為觀音大士收服,出巡普渡,於施食完畢後,將孤魂押返陰府
大士爺廟後有保生大帝廟,為古廟,已重建有匾及碑記如下
光緒丙子荔月 弘道育化 民雄 □□□□□□□重修
昭和)戊寅桂月吉 濟世安民 民雄 翰□會 一同叩謝
保生大帝碑記 (略)
欽加同知銜署理嘉義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陳□□
為示諭嚴禁事 (下略)
光緒元年六月二十日給 首事職員 洪兆祥等仝立石
保生大帝廟左後,有一小小教堂建築,質樸可愛….
每年農曆七月21-23日為盛大的普渡祈安法會,具有相當的地方色彩
可是民雄一年一度的民俗祭典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