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是明鄭<宣毅左鎮>紮營屯墾之地,當時為萬年縣、州治之所,但一直未築城池。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2)施琅平台,翌年台灣初入清朝版圖,設一府三縣,隸屬福建省,
其南稱鳳山縣,當時僅置縣署。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貴變亂,<興隆莊>縣署殘破,清廷遂允許築城。

<重修鳳山縣志>記載 :
<國朝順治十八年,芝龍子成功逐荷蘭取之….改臺灣為承天府,設偽縣二,南曰萬年,即縣地也
……康熙二十二年上命靖海將軍施琅討平之…置郡一,領縣三…南為鳳山縣>
<縣城在興隆莊,康熙六十一年,署縣劉光泗築土城. 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東南西北設四門…..
左倚龜山,右連蛇山,外浚壕塹,廣一丈,深八尺…..雍正十二年,知縣 錢洙奉文環種刺竹,圍繞三重….
乾隆二十五年,知縣王瑛曾就四門上,增建大砲臺四座….>

<臺灣通史>則補充有: < 鳳山縣城,前在興隆里前鋒莊,康熙二十三年建……..乾隆五十一年
林爽文之變,莊大田應之,城破, 文武多死,乃移于陴頭店(即今鳳山市)…
道光三年,總督趙慎軫議建…翌年,巡撫孫爾準巡臺,奏請再建….十一月 知府方傳穟謀于紳民…..
五年七月起工……擴其舊址,內包龜山,外接蛇山,累石為之,高一尺二丈,廣一丈有五寸,上建雉堞
闢四門,東為鳳儀,西為奠海,南為啟文,北為拱辰,四隅各築砲臺…..>

後因繼任知縣<徐必觀>以堪輿之說,認為城池不祥不願遷入舊城,加上清廷核定鳳山新城
為縣治,遷治舊城之譯作罷,舊城遂日漸荒廢。


舊城門座為土石構造,城樓部分則採木造結構,大正十九年(1930年代)倒塌。城門樓柱位
佈局十二柱法,是由角隅四柱簡化而來。綜觀外觀形式,屋頂為歇山式,左右側坡出檐短,
脊採用三川脊,曲線緩和平實。

目前僅存南門留有門樓….(整建中)

各城門門額所題內容如下:

啟文門 (南門)

道光乙酉年桂月興工  丙戌年荔月竣事

督造總理  鄭蘭  藍文藻  勸捐總理  劉伊仲

拱辰門 (北門)

   大清道光五年荔月穀旦

督建總理  吳春藏  黃化鯉   督造總理  黃耀漢  吳廷歲

福建汀彰龍道護理臺灣府事 方傳燧建   鳳山縣知縣 杜紹祁

鳳儀門 (東門)

    道光乙酉年桂月興工  丙戌年荔月峻事

督造總理        勸捐總裡  劉伊仲

奠海門 (西門) 已毀  在自助新村內

 

民國74年內政部審查通過鳳山縣舊城,含位於左營的北門、南門、東門、城牆、城河、拱辰井、
鎮福社為台灣的一級古蹟,也是高雄市唯一的一級古蹟。

民國80年修護工程竣工,目前除東門、南門與北門的門洞依然可見之外,只剩原先的東門一段
保存較為良好,現仍存有東門門牆及踏道,以及城外的壕溝


西門位於自助新村內,現已蕩然無存…..

北門城門兩側所留之<神荼>及<鬱壘>的門神泥塑,是整個遺迹中最珍貴的

北門外,<鎮福社>佇立在車水馬龍之間…..
不遠的地方,蓮池潭遊客如織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