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四十一年1908日本人開始在<打狗>興建港口,填海造陸,建立第一新市街<湊町>
(今哈瑪星及<鹽埕埔>第二新市街。哈瑪星即因該地靠近港邊之處有一線鐵路直通漁市場,
以轉運鮮魚等貨物,是為濱海
鐵路線,簡稱<濱線>,日文發音當地居民以台語直譯其音,稱為<哈瑪星>



其實 <旗後> 才是打狗地區最先開發的地方….

< 重修鳳山縣志>記載:
<旗後山,(一作歧後山)….打鼓山(俗稱打狗山)餘脈,山不甚高,臨於海岸….>
<按邑治歧後港,在打鼓山後,四周無捍蔽,南北風俱不堪停泊,故巨艄商船至此,必入打狗港內..>
<歧後渡.在打鼓山麓 .港闊三里許,往岐後貿易或採捕者經此,外為歧後汛….弁兵漁莊往來甚夥,小舟渡人>
<打鼓汛,….要衝…..內設砲臺一座,煙墩三座,望高樓一座>
可見在乾隆年間, 旗後地區即有漁戶居住, 並設汛弁兵駐守,並已有小舟往來兩岸

位於<鼓山漁港>的這一頭及對岸<旗津漁港>間, 每天有渡船往來,載運當地居民及外來遊客
清晨,來到<鼓山輪渡頭>,來往於兩岸的渡船早已在晨光中忙碌

輪渡站旁,新近完成之跨橋,橫跨過第一船渠,到對面哨船頭路
僅供遊客行走及自行車通行….

渡輪拍打著波浪,直往對岸游去

旗津輪渡站是個新建築, 橘色及白色相間的條紋,帶有悠閒的氣味
二樓有飲食店現改由<河邊曼波> 經營,從店內可輕鬆欣賞渡輪來回,及港邊的85大樓景色

沿大路直走, 即可見<旗後天后宮>

<旗後天后宮>正對著旗津漁港, 康熙十二年(1673) 先民<徐阿華>開基此地,康熙三十年(1691)
 移民日眾形成漁村,便建有媽祖宮奉祀,為免廟地遭侵佔,特劃定界址,明訂開墾契文以為憑證
乾隆三十年,莊氏鳩資重建為石壁小廟
同治六年(1867) 立 <汛口私抽勒銀示禁碑>於廟前, (現存)
光緒十三年( 1887) 洋商張怡記重修,正式取名為< 天后宮> ,信徒獻鑄鐘一口(現存)
昭和元年重修,民國63年修建,民國74年指定為三級古蹟

現廟中有光緒及昭和時期古匾,木楹, 以及咸豐九年及同治六年所立碑記兩方….

大清光緒十五年己丑小陽春穀旦  普濟蒼生

   福建臺灣府安平縣署理打狗砲臺欽協臺銜   萬國標敬獻

光緒己丑年孟春穀旦  鑒觀不爽   鳳山縣正堂   李鑑敬立

大正丙寅年孟冬之月   祐我鄉民    澎湖眾團弟子 仝敬獻

旗峰煥彩浮光照  鼓嶼來潮汐信通

  光緒壬辰年夏月穀旦 弟子 吳烈元  等仝叩 (木楹)


船戶公約 ()

    總節文武抽分  金椗春 廈門金進發  金進到各港等……(下略)

咸豐玖年桐月     仝立公約


欽加協鎮銜署臺灣安平水師 協鎮府加十級紀錄十次 □□

    欽加府銜 補用同知直隸州署 臺灣海防南路理番分府加十級 紀錄十次

    為遵求嚴行示禁以杜勒索而肅 □□ 務事……(下略)

    同治陸年伍月  日給

看完老廟, 接著便要上山看砲臺及燈塔…..
時間   早上八點鐘,我在旗津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