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萬曆十九年(1591),原廟位於現址北側古地名<船仔頭>附近
奉祀湄州祖廟二媽,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將軍<施琅>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隨軍渡臺
事平后,其族姪<施啟秉>等懇留聖像於此宮崇祀,此即為現廟中<湄洲開基媽祖>之二媽神像…..

康熙四十八年(1709) 仕紳< 施世榜>開築施厝圳(又稱為八堡圳),開發完成後,吸引大批的移民
進入彰化平原開墾,其中漳泉兩地移民多由鹿港上岸,鹿港遂成為商業重鎮

由於信仰的民眾日增,原有廟地已不敷使用,遂於雍正三年(1725) 由<施世榜>獻地,遷建至今日現址
地方人士為感念其善舉,今右廂廊內奉祀有其長生祿位

根據<彰化縣志>記載:
< 彰邑與泉州府遙對…鹿港為泉,廈二郊商船貿易要地….>
<天后聖母廟….一在鹿港北頭,乾隆初,士民公建,歲往湄洲進香,廟內有御賜神昭海表匾額…>

鹿港天后宮原名<聖母宮>,乾隆五十三年(1787) 大學士福康安奏請另行敕建媽祖廟(即今新祖宮)
為官方所正式祭祀的廟宇,為了區別,鹿港聖母宮稱之為<舊祖宮>

嘉慶十九年(1814)及同治九年(1870)間曾兩度由泉廈等八郊結合地方仕紳進行修建,廟中目前保存了
許多清代皇帝御匾,及歷任官員所獻之匾額,另有重修碑記立於三川殿左壁

為感念神庥,施琅將軍也曾獻<撫我則后>匾額,今懸掛於正殿中

康熙二十二年歲次辛未年孟冬 (1683) 撫我則后

   福建水師提督世襲靖海侯  施琅敬立

雍正四年 (1727)  神昭海表 (福建水路提督藍廷珍奏請敕頒)

乾隆五十三年 (1788)  佑濟昭靈  (大學士福康安奏請敕頒)

光緒七年( 1881)  與天同功   (巡腐劉銘傳奏請敕頒)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1787) 恩沾海國  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敬立

 嘉慶己巳年端月吉旦 (1809)  虔迓靈庥

    欽命提督福建全省陸路等處地方軍務

繼勇巴圖魯世襲壯烈伯    許文謨立

嘉慶丙子夏吉旦 (1816)    福蔭揚帆    福建巡撫  王紹蘭敬立

 道光庚寅仲秋吉旦 (1830)  薄海蒙庥   臺灣府鹿港同知王佩蘭敬立 

 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吉旦 (1868)  德大如天

補同知府署鹿港同知   太倉 孫籌銘敬立

重修鹿港聖母宮碑記 ()

      嘉慶丙子年臘月 (1816)

鄉進士文林郎揀選縣知縣現會試龍門  鄭捧日撰

    泉郊金長順  廈郊金振順  總理職員林文濬  太學施士簡仝立

題楹也留存日治時期<施梅樵><陳懷澄><王舜年>等文人書家作品:

 

海國慶安瀾舟楫往來歌母德  枌鄉銷浩劫陰邪退避顯神靈

    梅樵施天鶴  拜撰並書

尸解異血食奇慄得大千男性  商賈近農工奉方知不二女神尊

     陳懷澄撰  王篷傳書

海外荷神庥始信蓬萊無弱水  女中紹聖德長教瀛峤分揚波

   王舜年敬撰並書  旗山街眾弟子奉獻

大正十一年(1922),管理人<施性瑟>率團至湄洲祖廟進香回鑾後,地方人仕倡議重修
並邀請鄉紳<辜顯榮> 擔任重修總理,於昭和二年興工,至昭和十一年(1936) 完成
此次修建由匠師<吳海桐>及<王樹發>(王益順之姪),前後擔任主持工作
原來單脊硬山式屋頂改為歇山重簷式,寬度由三門擴建至五門,三川殿並增設藻井

這三川殿的八掛藻井, 可是臺灣廟宇建築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三川殿兩側牆面上的壁畫,

民國44年,重修彩繪部份,聘請了鹿港有名書畫家進行彩繪,包括有<郭新林><柯煥章>
及<黃天素><施讓甫>等人,其作品目前仍保存得極為良好

(註: 柯煥章, 彰化伸港人,為苦學出身之彩繪匠師)

(註: 黃天素,1906年出生,幼從遜清秀才鄭鴻猷學習書法,向施少雨習畫,日治時創鹿港書畫會,
  書法以魏碑著稱,以詩文會友,保存及發揚國粹)

民國48年重建後殿,至民國60年完成,民國62年同安寮十二庄信士捐建牌樓

民國74年內政部公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2008年獲選為國內十大觀光景點…..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