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城>是台灣新竹市在清治時期所建立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
竹塹城現今唯一留存的東門<迎曦門>,位於現新竹市的市中心區域,內政部所指定的二級古蹟。
包括周邊的護城河以及城門所在的東門圓環區域,目前稱之為<新竹之心>


<竹塹> 地名是由平埔族原住民語音譯而來。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生活居住地。

清朝治台初期,為了避免流民造反,曾經禁止台灣建造石磚城,因此,竹塹城早期的雛型,
是以種植竹圍的方式代替磚牆。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
<廳城,在竹塹三台山下,雍正十一年,同知徐浩民環植刺竹,周圍四百四十餘丈,設樓四座,凡四門
乾隆二十四年,同知楊愚增建四城砲臺各一座….嘉慶十一年蔡牽亂,民築土圍
嘉慶十八年,同知查廷華就土圍加高鑲寬,周圍一千四百餘丈,高一丈,闊一丈…董事林超英等
議敢造四城門樓,添建窩鋪,堆房…道光六年,總督孫爾準蒞臺,同知李慎彝準紳士鄭用錫等所請
稟詳改建,奏入報可>

<臺灣道孔昭虔履勘度基,以原建太狹,土圍太寬,乃拆毀內外,更定周圍四里,計八百六十丈
….牆高一丈五尺,添垛三尺,共一丈八尺,厚頂一丈二尺,基寬一丈六尺,深一丈….
仍建四門,東曰迎曦,西曰挹爽,南曰歌薰,北曰拱辰,城樓四座,作二層,高一丈九尺…
城外濠溝周圍亦八百六十丈,(道光)七年興工,九年八月峻
>



日治時期,1901年北門大街金德美商號大火,將整個北門付之一炬,
次年1902年,日本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是開始拓寬道路並拆掉城牆與城樓,南門、西門
也被拆除,只剩東門迎曦門存留至今。

迎曦門是竹塹城僅存的城樓,為一幢二層樓的建築。城牆雉堞以燕子磚砌成,城樓下段為城座,
以唐山石及條形花崗石石塊疊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24根立柱,
屋簷為<歇山重簷式>建築,屋脊輕巧的的尾翹起,簷下飄逸的垂掛精雕吊筒。

東門城現已列為二級古蹟

僅存之東門城門<迎曦門>上有門額

道光戊子季冬  迎曦    署同知 李慎彝建造

今城門左前仍立有<捐造淡水廳城碑記>
碑文最後列有建持有功人名:包括淡水同知李慎彝,竹塹巡檢司易金杓,候選知縣進士鄭用錫
員外郎林國華(林平侯之子),生員林祥磷(林紹賢之子)及副貢生劉獻廷等厥成其事

皇清 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 (殘泐)

    賜進士出身誥授□□□□福建臺灣府知府前鹿仔港□□□理番同知

     閩縣□□□羅源□縣知縣事  嘉慶戊辰□□□□□□

    賜進士出身誥授奉直大夫即補知州□□□補福建臺灣府澎湖道通判

     署臺防同知事前連江縣知縣□□ 嘉慶丁卯癸酉□□□

□□□□□□……….(下略)
道光九年歲次己丑秋九月壬辰朔二十七日戊午建

此碑曾被移至新竹動物園使用(很遭糕),因為碑陰刻有

新竹動物園成立紀念  宥苑宏先見

    中華民國六十年七月一日   新竹市長陳玉焜敬題

竹塹城外挖築壕溝為護城河,並設吊橋兩座,是目前台灣僅存的一條護城河。
在城門周邊的城濠已設為地下通道,並保存原有結構工遊客了解

園環區內還設置了詩牆,登錄有清代文人包括<林占梅><周鍾瑄>等人的歌詠之作

沿著護城河散步了一段,在城市鬧區中,能有這樣的水景綠蔭以及幽徑
走在其間,不僅悠閒,還多了些歷史氛圍的薰沐….

 

0

一則留言

  1. 匿名訪客 2014 年 12 月 8 日 於 下午 5:17

    皇冠代理网,皇冠足球走地指数

    那一夜我抱着你,在你耳边叫你戴上那玩意,你说不戴的感觉才够爽,现在是安全期,没事……可不戴头盔交警抓着咋办…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