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興>者,基隆郡平溪庄人,少時習修漢文,設帳授,及事農耕, 大正五年(1916 )轉業炭礦,
由工頭起家,以其卓越之
才能, 逐建建立起地位,昭和五年乃舉家遷至於瑞芳設立<義方商行>,
昭和九年(1934)
,承包<基隆炭礦>位在猴硐之<瑞芳三坑> 採運事業,組織瑞三炭礦 遂成為一方富紳….

由於位於侯硐礦區開採日盛,人口逐建增加, (配合皇化民化要求) 遂於對面山頭建造神社
以保佑礦區安全順利….


1916年,<李建興>擔任侯硐<福興炭礦>書記,1919年<福興炭礦>被日商<三井基隆炭礦>併購,
李建興轉任包工工作直至1934年,這十五年的包工經驗,便是奠定李家企業的關鍵時期。

 

初期的包工工作並不順心,因其不諳日語,不但受日人的歧視,亦遭精通日語的臺人所排擠。
後因坦誠的態度改變日人對其的信任,事業也大獲開展….

李建興一面擴展承包範圍,另一方面自營煤礦業,先後擁有官真林、白石腳、同芳、大豐、德和
、德成等礦坑,並經營一間碾米廠。
1934年李家兄弟標得<侯硐礦場>的全部採礦權,並成立<瑞三礦業公司>,並由其昆仲通力經營
造就了產煤裕國的無限榮景…..

沿著瑞牡公路(鄉北37)直行進入侯硐,首先會通門礦區大門,兩側上留有石砌門柱

進入後,左側有保安宮,是社區內的宗教信仰中心
其後有左側有一舊屋,是乃昔日之福利社,屋前有一階梯往其後側山丘上登,此即為<一百階>
沿階梯上行,可至山丘頂之侯硐神社,為昔日的神社參道

復前行,至介壽橋,此橋建於日治時期,
橋頭小公園內涼亭<懷德亭>中有<李建興先生>象贊.

其旁花圃內則有立於民國50年的<重建介壽橋碑記>,其碑文如下:


介壽橋重建碑記

    中華民國五十年十月    臺灣省政府主席  周至柔敬題

津梁重光喜初成  介壽兼昭壽母名  人聞深山猴已散  峒開片道炭猶盈
 溪邊向晚圻嵐急  橋上近曦曙色明  此後應無揭厲載  千秋共仰國恩榮

   民國第一辛丑年    紹唐李建興 撰並書

介壽橋重建委員  臺灣省議會議員  李建和  臺北縣議會議員  李濡聰 

   癸卯科舉人    八十一叟 李鴻文書丹  謝萬來鐫石

 介壽橋記 () 孔子七十七世孫德成撰文 

遜清光緒庚子辛丑併科舉人   八十八翁  張昭芹書丹

公園旁,新闢一階梯,亦通往山頂神社遺跡處….


<侯硐神社>約建於日治末期,大約在1935年以後興建的,為因應落實皇民化運動而建的神社。

<侯硐神社> 位於往雙溪的侯杜公路旁,(亦可開車大達)隱藏於灌木林叢的後面很容易就錯過。

神社入口的石造鳥居,仍然完好如初,第二道的鳥居是全台僅存的木造鳥居,但卻已見腐朽。
如今已不復見當年神社建物,拜殿已改建為方行涼亭,僅留神社最上端寢殿的地基,

以及殿基後面不遠的山丘邊,留有舊時的碉堡,似守護著礦區的入口通道。

此一公園視野極佳,可回眺侯硐整個站區全貌

從侯硐出車站望向神社所在的山頭

曾看過杜鵑花盛開叢中的神社照片,驚為秘境
下回找花季期間在前往尋幽…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