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芳>古宅,為李騰芳四十七歲時開始興建, 當時取得貢生資格, 數年後, 同治四年(1865 ) 中舉,
民國七十四年由內政部公告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民國八十四年規劃修復,共經歷了九年的整修,
民國93年正式對外開放……目前是桃園縣內唯一的國定古蹟, 也是臺灣最具代表的古宅之一


大溪舊稱<大姑陷>即原住民語音譯而來,意指<大水>,後因漢人覺得用字不雅改成<大姑崁>,
清同治四年,因月眉<李騰芳>中舉,又改名<大科崁>。
光緒12 (1886 ) 巡撫劉銘傳於此設<全台撫墾總局> 正式定名<大嵙崁>。
大正九年 (1920 ),日本人整理台灣各地的地名,將三個字併為兩個字,便改稱為<大溪>,沿用至今。



<李金興>與<林本源> 兩大家族對於大溪的發展影響深遠,因大漢溪河運便利,<李金興>船隊往返
艋舺(萬華)、滬尾(淡水)之間,運出大溪盛產的樟腦、茶葉、木材,運回生活必需品。
同治四年,家族後裔<李騰芳>中舉人後。家運財勢兩全,生意更加順利興旺。

此一宅院為<李騰芳>由附生准報捐貢生後,為顯示科場得意之喜而建的大厝….

約興建於咸豐十年(1860),同治三年(1864)正式落成。

為一多護龍式的三合院式閩南宅第建築,以三合院加上四合院與左三護龍、右四護龍所構成,
格局完整,主建築的規模為兩落四護龍,整體配置有一道明確的中軸線,
廳堂與門廳位於中軸線上,與兩側的兩道護龍共同圍塑中庭,
形成建築群的核心,各空間依其尊卑次序由此向外漸次減低,極為符合當時的家庭倫理。



李宅前方一片坦蕩,光明淨潔,院門外並有一半月塘(半月形的風水池),象徵聚財並有取水、
養魚或休閒之功能。

入門之後,象微舉人官位的二對夾杵石台便四平八穩地落在大埕,從大埕到正廳之間,
又有一道牆隔出內埕。



旗干座上刻有<同治四年乙丑> <補行甲子正科> <中式二十一名> <舉人李騰芳立>等字樣

同治四年乙□  補行甲子正科中式二十一名  舉人李騰芳  




門廳及後方廳堂廂房我們可以看到代表五品官位的翹起式燕尾屋脊,而兩側護龍則為馬背屋脊。

正廳大門掛有<大夫第>扁額,自兩側門轉入進天井,正中廳堂高懸<文魁>兩字,堂內供奉祖先靈位。
堂號曰<兆慶>,整座宅院強調尊卑秩序、配合自然環境、重視家族觀念、廣用象徵語彙的傳統精神。

大夫第
  甲子年立


明經
  欽命福建布政使司   閩浙總督部堂    福建巡撫部院

彙奏輸餉奉

  准勻  附生報捐貢生已未年    李騰芳立


監協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

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  徐宗幹

為同治四年補行甲子正科  中式二十一名舉人  李騰芳立

兆啟宗祠永膺多福    慶延世代長發其祥

誥封奉政大夫  內閣中書  甲子科舉人  候選儒學正堂  明經進士


惜其匾為新設,非古物,缺乏一種長遠年代所該有的光華…..



李家十世祖即<李仲儀>,遷居漳州詔安二都秀篆大坪頭,是為<詔安一世>

傳至十一世<李善明> 號德耀,諡敦敏李九公,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率五子及妻黃氏渡海來台,
為渡臺祖,初至臺南,後暫移於楊梅壢作肉商,後再遷至大溪美華里小角仔,添置土地,墾殖持家。

李善明生五子,第五子為<李先抓> 字引材,人稱李十九公,諡純睦。隨父來臺。因小角仔已無餘地
可以墾殖,遂由小角仔遷至月眉開墾,是月眉開基祖。

其子<李炳生> 在開拓月眉的同時建立起家族企業—<李金興>,因其經商有道,獲利頗為豐碩….
並與<林本源>等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
款開設大溪通往龍潭道路,路寬三至五尺,以拓展事業;
此路於大正十二年(1923)重修,今尚留有趙玉牒所撰的〈御成路紀念碑〉(桃64)

至於<李騰芳>,為李家功名最盛者。其名有慶,騰芳為其官章(官章即取得學位或仕官時所用之名)
香閣、香谷、蘭亭皆其字號。生於嘉慶十九年(1814),卒於光緒五年(1879),享年六十六。

咸豐六年(1856),李騰芳四十三歲,取進學府(即中秀才)第六名。咸豐九年(1859)因捐銀得貢生。
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補行甲子科,騰芳赴福建應試,中舉人第二十一名,為同年臺籍中之最佳名次。
同治七年(1868)晉京參加會試,不中;復捐銀,得<內閣中書>銜。

今院中有執事牌,標舉著其功名官位….

 

整座宅院在用色方面,李宅多用黑色,顯得古典素雅。
這是因為李炳生得<奉直大夫>封贈之故。此乃五品銜官位,依清律得以使用黑色…

<奎璧聯輝> 書房相傳為李騰芳昔時讀書的地方。此棟建築年代當早於李宅之主體,保留此棟,
除了突顯書房重要外,亦有紀念的性質。


 

環顧古宅,跺步於田埂之間, 在夕陽暉光下,好一幅悠閒田園景色…..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