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的<天下路>是苑裡鎮上最足以代表歷史意義的老街。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因林爽文之亂,當時
最繁華的<貓盂街>,遭此劫難街毀人散。至五十三年,戰亂始平,地方墾民開始移墾,開發繁榮的苑裡街。
苑裡<天下路>也就成了未來苑裡的市集中心….一般稱之為<苑裡老街>




苑裡位置座落於大安溪中游北岸,原來屬於於<平埔族道卡斯人>耕墾生活之所在,依清代文獻考察,

苑裡鎮是當時被稱謂<蓬山八社>的主要地區。
所謂<蓬山八社>即是大甲東、德化、雙寮、日北、苑裏、貓
盂、房裏與吞霄等社。
就目前行政區域劃分,蓬山八社有半數包括日北、苑裏、房裏、貓盂等四社在
苑裡鎮境內。


 

苑裡地名,原由道卡斯族一支居住位在「喔灣麗」,音譯為「里彎里」。
「社」通常指漢族進墾西部平原,就番人聚落所給予的地名。在簡化番語之
下,由「里彎里」變為
「彎里」「灣麗」乃至於古文獻所稱「宛里」「苑裏」,與今天的「苑裡」,
均為同音異字之地名。

 

日治初期所纂修的《苑裏志》記載: 1723 年,漢人大規模入墾,1764 年,清朝政府正式設治,置苑裡堡,
下轄二街十三庄社,二街是苑裡街、通霄街,十三庄社為房裡庄、竹子林庄、五里
牌庄、塗城庄、古亭
笨庄、山柑庄、樹林庄、日北庄、吞霄庄社、北勢窩社、日北社、貓盂社、房裡


民國卅四年光復以後,<苑裡街>改為苑裡鎮….

假日清晨的<天下路>格外的僻靜


穿梭在捲拱迴廊中,走過番仔巷深深的巷弄
浸淫在老街的古老氣氛當中….

由天下路轉入<建國路>,大同路口偶日治時期街屋數棟,一間診所最為特別



一眼瞥見巷內有一紅磚教堂,頗為古雅,遂潛入仁愛街一探

為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所屬之<苑裡聖教會>
建築頗具特色,與淡水馬偕教會類似風格,不知建造年代為何?

退回天下路,在苑裡車站前不遠處見一古厝建築聚落群
雖已傾頹,但約略上可見其輝煌歷史….

曾於中港慈裕宮宮誌中見過苑裡有一處文人聚會吟對之所,曰<愛竹山莊>
不知是否即此???

老街上有餅鋪<苑芳齋>,有伴手禮可以採購

有時穿縮梭在老街中,
老街的巷弄內其實更常常有意外的驚喜….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