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裡>原本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 <房裡社>之所在地,咸豐三年,泉州人在房裡庄之北建立街衢,
全盛時期,鹽館年產二千石,染布業也非常發達,房裡居民為方便進行商業活動,在主要街道上地舖石板,
房屋前遍搭設遮雨蓬,一時蔚為不見天街,熱鬧非凡。
咸豐五年,紳民<陳植東>與<蔡錫疇>倡首捐款築城。
<房裡城>周圍約三里,城牆為土石結構,設東西南北四城門,城外環植刺竹,竹外有城溝,
溝底遍置釘桶,頗有發展氣勢。
但好景不常,光緒二年(1877),遭回祿之災,街市廢棄,加上海線鐵路在<苑裡街>上設站,商業活動轉移,
<房裡街>便逐漸沒落了。
而今城牆已完全不復見,唯有北邊之大溝渠遺跡依稀可想見當時<房裡古城>之盛況。
<順天宮>位於房裡城內,是年代相當久遠的廟宇,廟身雖小,廟前卻有廣埕….
,廟裡主祀媽祖,由於位於房裡城內,被稱為<城內媽祖>,
與城外媽祖<慈和宮>遙遙相望,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
順天宮的門檻窗櫺都是以福州衫建造而成,門檻前的石階為觀音石,雖經過整建,正殿與偏殿都還保
持古樸的面貌,相較於現代許多水泥砌成的大廟宇,
順天宮規模雖不大,卻更顯得莊嚴樸實。
根據耆老傳說,順天宮始建於雍正二年(1724),是海線最古老的廟宇,
光緒十七年及民國五十三年各修建一次。
順天宮 明治肆拾叁年歲次庚戌年桐月吉置
新竹廳二保房裡庄弟子 莊□□仝立
大清光緒辛卯年冬月穀旦 澤溥民生 皖六 胡靜山敬書
廟左前有一涼亭,亭內立有一古碑<房裡溪官義渡碑>
義渡碑碑文上橫書<淡水分府婁示>,中間直書<房裡溪官義渡>,右款<道光丁酉年起建設義
渡,由官給發工食,往來行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分文,如違鳴官嚴辦。>
左款<加府銜淡水分府 山陰 婁雲 建立>
話說早年,房裡溪與大安溪的河道並無明顯區分,
基本上溪水流至鯉魚潭後,西北經由房裡庄海岸而入海稱為<房裡溪>,西南而注入大安港者則稱之
為<大安溪>,但每遇驟雨,房裡溪與大安溪動輒氾濫,行人渡河非常困難,常有地方土豪劣紳
僱人駕舟擺渡,藉故勒索高額運費,一般百姓身以為苦….
道光十七年,當時的淡水廳同知<婁雲>,為革除這些弊端,便出面邀集當地士紳捐助義渡基金,
購置義田,再以義田每年租息支付義渡費用,一口氣在各河川渡口設置六處義渡。
解決了此一問題….
石碑初時立在房裡溪畔,隨著交通日漸發達,義渡需求日減,石碑一度失蹤,現已被尋回,
立於順天宮前義渡亭,以供後人追思緬懷。
蔡家古厝<蔡泉盛號> 興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
現存於房裡裡最富有中國傳統藝術的建築。
立於屋門前,兩旁販屋林立,抬頭見門上方以水泥洗石雕成的店招
古厝基本佈局是屬於二進一院的四合院中國傳統式建築,由廳堂、廂房及中庭、門屋所組成。
蔡家子孫目前仍居住於內,2006年經縣政府正式指定為縣定古蹟。
古厝仍然保持非常良好的結構,每逢假日均開放訪客參觀。
由於前往之時仍於清晨時分,距離開放時間尚久,無緣進入參觀
街上的老人告知可前往後巷參觀
後巷內彎曲婉蜒,外牆形成的牆垣曲徑具有自然防禦的功能
破損的紅磚宅院及土角屋舍,可想見其遠古時代之景況
走至北門遺跡處
祇見溝渠仍在,城門卻早已杳然…..祇見溝渠仍在,城門卻早已杳然…..
位於苑北里的<慈和宮>其實也是歷史悠久,
康熙五十三年,慈和宮創建於今天下路市場北邊,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3)由黃在榮、黃應祿、陳志 城等倡建,遷於今址。
現今宮 內所藏古物頗多,除<蓬山慈和宮碑記>,龕上媽祖神像、神案、千里眼、順風耳等俱是依初,
並有乾隆三十六年石雕古香爐、木製古案,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 海國標靈>古匾,
光緒十年錫封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
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月穀旦
海國標靈 □□眾弟子獻
蓬山慈和宮碑記 (略)
鄉進士揀選縣正堂 霞漳弟子 王廷珪薰沐拜撰
歲進士揀選儒學 澄邑弟子 錢鎛薰暮拜書丹
董事 陳以利 等 大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巳仲秋吉旦 立
是當地民眾信仰中心及代表廟宇…..
是當地民眾信仰中心及代表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