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張家祖廟>位於舊名下七張犁(今西屯協和里一帶),原是祖籍福建汀州府寧化石村的馬堂張氏
後裔所建的祠堂。
於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七年(1904)興建,光復以後,歷經幾次大修,現存的張家祖廟
坐西朝東,是一座兩進兩廊四護龍的四合院祠宇建築。

位於台中港路交流道附近的安和路道旁….

祖廟前有寬廣的前埕及半月形的門口塘,圍牆外有一小型車停車場
建築格局與中部地區的傳統民居似,建築本體以中軸線左右作法各有不同最具特色


台中西屯的張家祖廟為清同治九年(1870)來台張姓墾民奉祀入閩開基祖<張文通公>之宗祠,

張氏宗族早期租借上牛埔(今水湳機場內)一民宅奉祀,俗稱<牛埔仔公廳>。

日治時期,因建造機場所需,而大量徵收土地,張家開墾因此受限,因而遷建於目前所在處。
由族中代表出資籌建祖廟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完工,命名為<發祥堂>


明治乙巳年葭月吉旦  發祥堂  報本追遠   派下裔溫等仝立



屬雙進雙護龍格局,其選址精緻,反應地主、家廟與佃戶之空間組群與建築,具特殊之文化價值。

 

三開間的前廳與正廳,均用柱廊形式,柱廊內,左右次間為紅磚斗仔砌牆體,前廳紅磚牆上開八卦
三櫺竹節窗,窗外框以磚雕構成,兩邊圖案及雕法各有明顯差異。正廳紅磚牆上開直櫺木窗,
形式較前廳簡單。廳堂室內大木結構多用硬山櫚檁,只有兩廳的前檐廊及左右牆廊有雕刻及彩繪的
抬樑結構。

屋頂全為硬山形式,兩廳及內外護龍的院門屋頂都有彎曲起翹的燕尾脊。

門廊下懸有數匾,代表其裔孫之茁越成就….


欽差大總裁體仁閣大學士   工部尚書兼署吏部尚書

督察院左都御史    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進士    同治辛未科中式第一百十八明進士  張維垣

欽點翰林  光緒丙戌科  張元奇

欽命大總裁  左侍郎湄洲副都統加二級    兵部左侍郎加三級

戶不尚書軍機大臣加三級    頭品頂戴工部尚書加三級   

進士  光緒庚辰年會試中式第一百二十七名進士  張覲光

張家祖廟現為不同派別的張氏族裔所共有,雖然祭祀的始祖相同,但是並不採全族後裔整體的
祭祀儀式,而分成多個「祭祀陣會」,由不同族派的管理人領導,輪流主祭,族裔各參自己所屬
的祭儀。
一祠多用的祭祀陣會,和台灣一般宗祠大不相同,形成獨特的宗祠文化。


民國七十四年由內政部公告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