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宗1900-1997)古厝,位於頭城頂埔路二段,鄰近二城國小。
原居於下埔,昭和元年 (1926)遷居頂埔後興建新宅第….1997年逝世後,林家古厝由後世三大房
分住管理。<林朝宗>年輕時即在地方嶄露頭角,曾任保正及區總代、二城保甲聯合會會長。

一次由頭城回程準備上國道五號高速公路前, 一眼瞥見對向路旁有間一古厝,似有可觀之處
但天已昏暗,祇得趕緊上路回程,免得塞車之苦….

另尋了一個假日,來一趟東北角海岸線之旅,補足此一段路途中遺漏掉的景點
(清晨出門最好,不會塞車,空氣更加清新,穿過雪山隧道,在晨光中來到山的這一邊, 迎向面前的
龜山島,來到頭城, 時間清晨七點)

此一古厝位於頭城頂埔地區, 從頭城交流道下來北向前往頭城的途中
經過二城威惠廟不遠,過二城國小,右側有三和路(鄉道191) 來會, 路口古厝即為<林朝宗>故居

路口有一便利商店,右旁有一小路進入,是前往<頂埔車站>的道路

進入不遠處右側即有小路轉入三合院古厝院埕之間

話說清道光年間,北台灣富戶板橋林本源家族協助官府處理民變,捐資鋪設淡蘭通路,此後積極於
蘭地購置田產、投資水利事業與樟腦貿易,頭城(昔稱頭圍)因烏石港具航運及地利之便
所以林家特在頭城設租館(公館)(位於頭城老街內),以負責收租與處理相關事務。

日治時期,頭城林本源租館仍保持運作,<林朝宗> 當年即為林本源租館的重要成員,負責經營
管理租館,並參與地方的公共事務。
頭城鎮農會前身「頭圍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於大正八年(1919)即籌設、創立於林本源租館,
並借租館為辦事處直至大正15年,而林朝宗則繼<盧纘祥>先生之後擔任組合第四代組合長。



林家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形制,位向坐西朝東偏南,正身面寬為五開間,左右護龍均衡對稱,
正廳採簷廊桁架設計,廊柱洗石子方式裝飾,寬敞大方。
木構桁架構件精雕細鑿,工藝精湛,尤其是棟架上員光雙面透雕、螭虎斗拱,為民居建築少見。

典型的捲棚式屋架,其棟架、雀替、員光、瓜筒及斗拱等形式精巧,雕刻細緻最為經典。

檐下水車堵以交趾燒故事人物裝飾,故事典故與人物造型豐富。台度下則以彩磁面磚貼飾,色樣
華麗,正身左右次間柱身、牆角另以白色二丁掛磁磚與洗石子貼飾形成灰白色帶。

古厝約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十四年(1925)。屬於傳統閩南式合院建築,東朝龜山島,格局簡單完整,
興建時耗資甚鉅,建材及工匠均來自中國大陸。
宅內外門聯多對,內容述說林宅幽美之環境,反映當時富戶階層的社會關係與生活方式。



正廳門外仍裝設日治時期之門牌: 上書< 宜蘭郡頭圍庄 下埔字頂六拾番地 林朝宗 >字樣
此也是珍貴少見之物…..

古厝於光復後曾作首次修復,民國83年再次整修。
最為難得的是,這間古厝雖經歷近80
的歲月,期間多次整修,卻能保存原有風貌。



而古厝的主人<林朝宗> 享受九十九,真可謂長壽人瑞

生前對老宅維護更是不遺餘力,後世子孫更能承繼遺志,自力尋覓師傅維修,可謂用心之極。
相對於其他古厝, 叫人容易親近,而非拒人於千里

遺賢家風,果然值得稱許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