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寺> 位於社頭鄉,  起建清雍正六年 (1728),曾在乾隆初年改建,至嘉慶四年才移至現在這個位置,
是台灣最先供奉三寶佛的寺廟,與花壇<虎山岩>、南投<碧山岩>合稱中部三巖,
而<清水岩寺>又因地出泉水、風光明媚而有「清水春光」的美名,更是彰邑八景之一 …..

<彰化縣志>中記載: <清水巖  在縣治南大武郡保,  距城三十五里. ….巖左右修竹 ,樹林掩映, 曲徑通幽,
山泉流通茶灶下, 野花開到臥床前, 每當春和景明, 尤為遊觀之勝….今以 清水春光為邑中八景之一   >

<臺灣通史> 記載: <在武東保許厝庄…乾隆初建, 肆在大武郡山之麓, 丘壑林泉, 頗饒幽趣…..>
(按 大武郡山即今八卦山)


清水岩位於彰化縣社頭鄉,位於137號縣道公路旁,距社頂約4公里,今已列入野生動物保護區。

清水岩寺內供奉釋迦牟尼和南海觀世音,其外貌建築雅致,寺前則有春光亭以及龍池。


傳說中,清水岩是由泉州僧侶<覺通師父>創建於清雍正六年(1728),在此搭蓋草棚,清心苦修、潛思佛法;
久後香火日盛,集資募化建廟,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 改建為寺宇,主祀三寶佛。

徒眾建立暗渠導引山泉水,並就坑砌井,取名曰「洗心池」;
且清水岩腹地寬闊,四周環境優雅,林木蒼鬱,恬適安靜,又有山泉清流,每逢春到人間,翠意盎然。

寺內正殿懸有「慈雲廣被」、「南海慈航」等數塊古匾,廟內雕樑畫棟、古色古香,頗發思古之幽情。

寺廟建築空間為閩南式合院,正殿屋頂為燕尾脊樑飛龍雕鳳,內殿裡二通參瓜式的傳統建築
木造結構,是出自漳州派大木師傅之手。

寺內重要楹聯包括有:

時乾隆戊寅貳拾叁年蒲月穀旦奉 

南海慈帆   潮郡海邑沐恩弟子 羅元梭 敬立


光緒甲申拾年季夏月吉旦   清水春光

住持僧  欲標立    監生  蕭貞吉  生員 蕭懿江  
貢生  蕭宗慶  陳五美  生員 陳紹謀  陳賜道

東山寶篆鄉煙遠  清水恩波惠澤長   
嘉慶丙寅年葭月  弟子黃以禮拜書

清水源流通四海  岩山聳翠賽普陀   

嘉慶庚申年瓜月穀旦 彰邑弟子 莊振茂敬奉


民國四十一年元月穀旦    海山兜率 黃溥選敬書

神龕兩側的彩繪作品, 極其精彩….

寺前植有羅漢松, 因歲月而高聳, 更添寺廟之清幽深遠….
水質甘甜的甘露泉在寺廟的右前院,以引水設井供信眾取用,為了提醒信眾得此甘露泉不易,
應知足享用,所以在泉水旁設了「唯吾知足」的小方井,告誡信眾。

寺左前亭內立有古碑兩方, 其中的<滴水清心> 還有一段傳奇事蹟

相傳清朝嘉慶君從竹山一路逃難至此,到了大武郡山看見一曲徑(十八彎古道)就往下跑,
跑到古道半路看見山壁滴水不斷,他一時口渴便用雙手捧水喝,水質甘甜潤喉,清涼如露,
於是就從旁邊撿起一根樹枝在壁上題了「滴水清心」四個字,後人再將壁字刻成了石碑。
(這樣的說法,當然聽聽就好)


滴水清心碑 () 大正九年庚申出秋吉旦    青亭 標德修立

 清水岩寺重修碑記 ()

   大正七年孟冬吉旦興工  至大正九年庚申陽月完峻 

茲將信士芳名登錄 永垂紀念 是以為序   

  發起人蕭載福等仝立   大正九年十月吉旦

清水岩寺建築本體歷經歲月及自然的洗禮,造成壁體、屋面材料風化龜裂、屋架木料構件蟻害嚴重
,尤其是三川殿前的拜殿部分,因前次整修時結構材料形貌均使用混凝土與磨石子地板等現代材質,
與傳統風格形式不符,此次修繕也將一併去除,並做三川殿、正殿、迴廊及天井等建築本體修復,
以回復該寺傳統古蹟風貌。(
本次修復工程預定996月完工)

期能依古蹟傳統工法修護後,讓清水岩在不久的將來,再次展現昔日原有風貌。

桃源諸生<陳書>曾有詩為記:

 在山泉水本然清,此寺如何得此名? 總為源來澄不滓,非同流出濁旋生.
無沾俗垢無藏垢,可沁詩脾可濯纓, 好鑿一池供淨盅,禪心皓月印空明.

又云:
此間泉水十分清,況復春光媚且明. 淨室本是超慾地,韶華亦駐化人城.
非徙粲粲山如笑,併覺欣欣木向榮, 不待摧花歌一曲,暄妍麗景上方盈.

好一幅春和景明, 禪境通幽…..

寺旁另闢有清水岩森林遊樂區,在清水岩後方有一條「十八彎古道」頗具原始風味。
古道起點興建有停車場,可從清水岩一路走到縣139乙道路上的鹿鳴附近,

是健行的好路線。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