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於今台中縣清水鎮(原名牛罵頭)建有<清水神社>…..根據資料記載,清水神社於
昭和十二(1937)1123日鎮座,昭和十七年1030日列格為鄉社,祭神為天照大神、開拓三神
(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目前遺址位於<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內

清水昔稱「牛罵頭」,原為平埔族拍瀑拉族(Papora)牛罵社(Gomach)之社域,
地名「牛罵頭」即是Gomach音譯而來,清水地名又稱「寓鰲頭」,則因清水東境有鰲峰山,
古稱「鰲頭山」,大正九年(1920)因鰲峰山麓下埤仔口有一靈泉,清澈可鑑,因而改名為「清水

日治時期的台中州大甲郡包括大甲街、清水街、梧棲街、沙鹿街、外埔庄、大安庄、龍井庄、大肚庄,
而大甲郡役所即設置於清水街上,可見其當時繁盛的狀況…..


 
位於今日清水鎮地政事務所以及自來水廠的中間,由一條坡道階梯通往鰲峰山, 因通往上方的神社,
故稱為<神社崎>,又因為是由側面登上神社,故又名為<後參道>,至於正參道指的則是今日
清水公園牌樓至廢除的陸軍營區間的那一段路。

沿著神社崎上登,可以想見當時初謁神社的景況….

神社崎的兩旁原本擺了數十對石燈籠,極具古意,然在拓寬同時,卻將古意的石燈籠摧毀殆盡,
僅餘少許遺跡殘骸於兩側邊坡,不仔細搜尋,還真難得見到

坂道中段左側有日式木造建築數棟,部份也已塌毀

階梯最上層處,道路旁有一紀念碑,碑名鐫刻著<清水震災記念碑>

清水震災紀念碑」建造於昭和十一年(1936),主要紀念前一年「墩仔腳大地震」殉難的鄉親,
昭和十年(1935)421日清晨台灣中部發生大地震,清水街計有329人死於本次大地震,日本政府
為撫慰先民之英靈在此立碑,紀念碑上刻載大甲郡區域內八個街庄殉難的鄉親姓名,並將靈牌
安奉於大街路上的碧華寺。

每年421日清水鎮鎮長皆會率領公所主管、機關及遺族代表等人,至紀念碑前祭拜致意,
同時於碧華寺擴大舉行法會儀式。



來到階梯上的平台,眼前即是<鰲峰山清水公園>, 車輛可以由寬敞的道路來到此處
「鰲峰山公園」,在地人習慣稱為<清水公園>,是一座地貌豐富的自然景觀公園,

鰲峰山脈為大肚山台地最北側之山脈,原本是茂密的相思樹林,現在只留下大片的草原,
春天的青翠與冬季的枯黃,締造了極為美麗與滄桑的浪漫情懷,是當地民眾假日運動及休憩場所。

位於神社崎上方的廢棄軍營內,即為昔日<清水神社> 遺址所在

目前已規劃為<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需團體預約方能參觀, 一般人則被阻絕於鐵門之外
無法進入園區,只得藉由鐵門間隙,略為查看一番

牛罵頭遺址最早發現於日治時代末期,戰後,歷經五○年代至七○年代的調查研究後,
有關牛罵頭遺址及相關歷史的研究,即趨於停頓。
因此,臺中縣文化局針對鰲峰山上原
日治時期的清水神社所在,委託教授及學者專家共同進行
「牛罵頭遺址資料蒐集研究計畫」案,包括歷史文獻的調查研究和遺址考古發掘。

牛罵頭遺址」為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出土陶器以紅、褐色繩紋陶為主,
石器的類型常見的有斧鋤形器
石刀、石錛、石鏃、網墜、石片器、石核器等農、漁獵用具。
其年代在距今四千五百至三千五百年前之間,遺址大多分布於臺中盆地周緣的海岸階地、低位
河階及地勢較高地區……



園區中央有一平台,兩側前方隱約設有基座,座上立有狛犬….這應是昔日神社之正殿所在
只可惜距離太遠,無法真切看清楚配置

外圍玉垣仍在,可以清處看出其社域規模…..

參觀完後,延著神社崎下行,神情較上坡時顯得輕鬆

只是不明瞭,既然設置文化園區,為何不妥善規劃並開放供民眾參觀 ?

讓鰲峰山富有更多的文化意涵不好嗎?
 

0

2 留言

  1. Bob 2010 年 12 月 26 日 於 下午 3:23

    聽說大理石的震災紀念碑底下還有原來日文的紀念碑
    還有神社的蚊子館蓋好後完全沒作為
    縣市合併後,前途難料啊

    感謝來清水!

    清水國小有保存比較完整的日據建築.下次或可參考

  2. Bob 2010 年 12 月 26 日 於 下午 3:23

    聽說大理石的震災紀念碑底下還有原來日文的紀念碑
    還有神社的蚊子館蓋好後完全沒作為
    縣市合併後,前途難料啊

    感謝來清水!

    清水國小有保存比較完整的日據建築.下次或可參考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