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澳漁村>位於東北角海邊三貂角附近的小漁村,從濱海公路轉進卯澳漁村,就能感受到這個地方的
沉靜與樸實。這裡雖然沒有大山大水,但是它小而美的恬靜、質樸特色,卻使人有忘塵出世的
深刻印象,在東北角海岸線上可說是難得一見的悠閒景觀。



明天啟六年(1626)西班牙船艦由菲律賓開抵臺灣東北角海域,因不詳地名為便於記載航海
日誌,便以拉丁文命此地為San Diego(聖地牙哥)
西班牙人的習慣以「聖」為開頭,為外國人最早對臺灣東北角的記錄,早期本地先民便以此
譯為閩南語音「三貂」,「三貂」地型是臺灣最東北部的岬角,因而自然得名為「三貂角」。

依淡水廳志中,則記載為山朝鼻」…….

東北角海岸沿線仍有一些典型的小漁村,依然保留著寧靜純樸的風情,
其中又以卯澳最具代表…………



卯澳地名的由來,據說是從高處俯視灣澳,形似「卯」字,故而得名
清乾隆中葉,吳沙開墾三貂社地,是本區開闢之始,而後漢人自基隆翻山越嶺,
三貂古道移入貢寮,而逐漸形成小聚落

< 卯澳灣 >是海洋生物資源豐富而且多樣的海域,適合九孔、龍蝦、石花菜及各類海洋
生物的生長,居住在這一帶的漁民依然保留傳統的漁撈作業方式,沿岸走來,充滿漁家風情。

卯澳地區的開發,自凱達格蘭族登陸至今,已具有千年歷史,過去日治時期曾因漁獲量大,
在東北角沿海僅次於澳底漁港,之後卯澳因漁業蕭條逐漸沉寂,鐵公路也從此未經過,
也因此居民才保有過去的生活型態,如今的卯澳,已成為人文風情濃厚的小漁村。


曾經有小基隆之稱的卯澳,隨著漁業的式微,也和其他漁村一樣,面臨人口大量外移的問題,
留下的是繁華過後的寂靜。
不過,卯澳雖然沒落但並不殘敗,安靜卻不寂寥。
這裡乾淨舒服、平靜祥和,恬適的漁村生活樣貌一覽無遺。

石頭厝是東北角漁村的代表性建築,在卯澳隨意走動,仍可看到不少用石頭砌成的屋厝。
當時
建造這些石頭屋主要就地取材, 石材來自海岸的砂岩,屋架則是取自後山的竹材,
屋頂在過去也多是以野生茅草舖成, 之後才改為覆以磚瓦。

但因長年受到東北季風與颱風的吹襲,完整的傳統石厝已不多見,現在大多是整修後
混著磚砌或水泥建築物的住屋。

卯澳的石厝要屬吳家的「樓仔厝」最具代表性了。
這幢曾經是酒家、撞球間與碾米場的二層樓厝,在風光過後,如今僅剩斷垣殘壁。
也是卯澳漁村內最美的石頭屋了…..

走進寧靜的海邊村落,仍然可見往昔的老古石屋,在蔚藍的天空下古樸富拙趣;
清澈的小溪穿過村落,溪畔還依偎著枝椏橫伸的老榕樹;

在細碎的浪濤聲中,顯得格外沈靜,這裡沒有特別景致,但是卻質樸得教人塵慮盡滁。



在卯澳港口邊的利洋宮,是全台唯一供奉手提魚籃觀世音」的廟宇,外觀相當清幽,
廟內仍保有兩對光緒年間舊廟的門柱, 斑駁風化的石獅則棄置於道旁.

漫步在漁村曲徑內,閒坐在長長堤岸邊, 蔚藍的海天一色, 鹹鹹的海風伴著稚氣孩童的笑聲

好一幅魅力漁村的景況……

未嘗不是一處逃離喧囂的避世桃源

濱海公路上奔馳而過,將錯過這麼一次閒靜的所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