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明治三十八年四月(1905),嘉義地方發生大地震,北港街災情慘重,<朝天宮> 大殿破損倒壞。
區長<蔡然標> 乃謀於地方紳士倡議募捐重建,而得到當時北港支廳長<安武昌夫>之援助,始得付諸實現。

此次重建,勸募捐款,遍及全臺。輪奐更新,宮殿觀瞻更加富麗, 大抵已具有今日之規模。


現有架構則多為該次重建之規劃成果。包括兩側融合日治風格的現代建築….

民國四十八年,朝天宮因風雨剝蝕,金粉脫落,棟樑亦有腐朽,管理委員會再進行重修,
自是年始,改修正殿屋頂,至五十二年告一個段落,是年十一月,整修前殿屋頂,五十三年完工。
此次重修,延聘永靖匠師<江清露>,製作各種剪粘粧飾,益加華麗美觀,琳瑯滿目,嘆為觀止。


北港朝天宮位於北港之中央,坐北朝南。前後左右皆有街道相接如放射狀,廟前又稱為宮口。

從廟埕外面看朝天宮正面,它的外觀猶如三廟並列。

中央的「三川殿」較高,為中軸的主要入口。左翼為龍門,右翼為虎門,合稱為「龍虎門」

 

石獅有兩對,立於廟埕。小的一對為清咸豐二年所刻,以質優之青斗石鑿刻,俯仰有致,

顯然出自匠師之手。尤其背鬃之線條轉折柔美,有如捲螺,亦有如波紋,值得細觀。


北港朝天宮建築格局包括: 正殿(又稱聖母殿)奉祀媽祖;中殿(又稱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
從祀十八羅漢;東為三界公殿(凌虛殿)奉祀有三官大帝,五文昌夫子殿(聚奎閣)奉祀文昌
帝君,後殿中堂是聖父母殿,奉祀的是媽祖的父母和其兄姊;

左廂有註生娘娘殿,主祀註生娘娘;右廂是雙公殿,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
後殿左室為開山堂,奉祀歷代住持神位。


朝天宮三川殿寬三開間,各間皆闢一門,進深亦得三間,用九架桁,採四柱法,前後對稱。

前步口有精緻的花籃吊筒,共有兩對,並以員光將兩吊筒連在一起,塑造入口華麗氣氛。

中門上方的棟架採三通兩瓜式,藻井的設計是日治時期匠師<陳應彬> 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

 

正殿面寬三開間,前面緊連著一座同樣三間寬的拜亭,拜亭有一對八角蟠龍石柱,形式古拙,

龍身糾葛有力,為咸豐初年所置,顯現典型的清代中期龍柱之風格。

正殿供奉主神媽祖,四點金柱之上使用「二通三瓜式」棟架,屋頂用九架。

正殿建築格式為樓閣式,屋頂使用「重簷歇山」,殿為二層,第二層四周出平座欄杆。

 

凌虛殿位於正殿之左畔,緊接著正殿的山牆。凌虛殿是三界公殿之前殿,面寬三開間,

進深二間,用三柱棟架,前後對稱,整體架構頗為嚴謹。

 

龍虎門位於三川殿之左右翼,構造頗為特殊。欣賞龍虎門的建築,藻井是一項重點。

 

鐘鼓樓,採重簷歇山式屋頂,外觀秀麗俊逸,為民國五十二年新建之物,但模仿木結構

唯肖唯妙,細部雕琢至為玲瓏剔透,有飄逸之趣。

一兩年前曾兩度前往參訪,三川門屋頂持續維修中,一直無法窺得其全貌….

 

此番前往,修繕工程已告一個段落, 整個廟埕呈現出開闊的格局

起落參差的屋簷天際線一覽無遺….

 

可惜到達之時天色已將暗,遂改以夜拍方式取得不同之影像

 

朝天宮是信眾朝拜的重要據點, 進香活動持續進行著,

即便天色已昏暗,活動仍如火如荼熱烈進行著…..

 

大清早的參拜也是經常性的

 

看來要取得朝天宮較為沉靜的畫面, 大概只有在清晨破曉那一段短暫的片刻吧 ?

而那又得在附近過夜才行,下回有機會再說吧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