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四十一年(1908),台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當時的縱貫鐵路走山線,坡度過陡,運輸效率受限,
無法因應逐漸增加的客貨運輸需求,臺灣總督府決定在竹南、彰化間興築海線鐵路。 決定建海線之時,
享受山線運輸利益的地方民眾,一度群起反對。當時的總督<明石元二郎> 採取強勢態度,繼續推動。
大正八年(1919)動工,大正十一年(1922)10月10日完工通車。
海線鐵路竹南到彰化(含起迄站) 計算全長約 91.7 公里,舊山線則是 89.3 公里,雖然長度差不多,
但沒有山線的彎道與爬坡,通車後一度取代山線成為縱貫鐵路的主線,直到台灣光復初期,
海線鐵路客貨運輸量,都足以跟山線一較長短。
海線從竹南到彰化,依序經過談文、大山、後龍、龍港、白沙屯、新埔、通霄、苑裡、日南、
大甲、清水、追分以及大肚等車站。
民國 68 年西部幹線鐵路電氣化後,經過苗栗、台中縣市首要城鎮的山線鐵路逐漸勝出。
海線鐵路往來列車班次減少,淪為支線地位,小站也成為甲種簡易小車站,列車停靠班次均逐次減少。
原本的小站陸續改為無人小站 …..更加的荒涼了
海線車站中, 具有交通紓紐要點的後龍, 通霄及苑里等站已陸續改建成較現代化的車站結構,
位於窮鄉僻野的談文, 大山, 新埔車站, 反倒幸運地被獲得保留了下來, 近年已規劃為歷史建築…..
這些車站建造之初據說使用相同的設計圖, 因而格局大致相同, 差別只在其所在位置不同而已
談文面對寬闊綠野, 大山前有筆直老街, 新埔則臨近海濱, 可以眺望海天一色…..
當時興建的海線古老木造車站,簡易標準形式的站房設計,概以日式木造為主體,其建築
風格皆十分近似,如不等斜三角形屋頂、Y字形廊柱環列、入口雙木並立、屋頂側邊圓形之
牛眼窗及夯土牆構造等特色,讓海線鐵路益顯古意盎然,
近幾年來,這些木造車站吸引不少鐵道迷的造訪….
<談文站>於大正十一年(1922 )10月啟用時,原名<淡文湖驛>,民國44年隨地名變更為<談文車站>
1991年由三等站降為簡易站,由鄰近的竹南站管理。
談文站是海線鐵路南下的第一站,位於苗栗縣造橋鄉,緊鄰台一號縱貫公路,站體略低於路面,
因此容易被略過….
之前多次經過均未察覺, 呼嘯而過, 渾然不知這駁坎下藏著如此美麗的站房
早年談文曾因身為造橋木炭、公館紅瓦及南庄煤礦等貨物的轉運站而興盛。
站房以日本進口之杉材建造。站前迴廊已不復見,原日磚建造之油庫(放置馬燈、尾燈、手提
訊號燈及煤油等)另以本地紅磚新建;臨近的事務房牆面已顯露出內裡….
站前面對一大片綠野, 更遠的地方是大海
而此時,晨光一如春光, 沐了滿身……..
在一個僻靜無人的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