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泉部落> 坐落於五峰鄉的桃山村,四周群山環繞,上坪溪流貫其間。日治時期,日本人在此開發
溫泉,稱之為「井上溫泉」;民國以後,主導西安事變的少帥<張學良> 遭幽禁於此,度過了十餘年
隱居的歲月。現在則以泡湯, 山林步道以及民住民風情吸引遊客前往尋幽攬勝…..

清泉風景區內共有三座吊橋橫跨銜接,自日治時期就已興建完成,採騰空式架設,長度都超過百公尺,
是五峰鄉境內現存最古老也最完好的吊橋。這幾座吊橋不論晴雨各有姿態,猶如抹過山間的雲彩,
騰空橫跨於深谷之上,俯瞰溪水清澈,遠望群山蓊鬱,每每吸引旅人在此停佇忘返。

清泉部落除了以<張學良故居> 做為觀光的重要資源外,並結合泰雅文化、美食與原住民舞蹈等,
更將聞名遐邇的<清泉溫泉>、<霞喀羅步道> 及週遭景點納入其中,讓遊客沉浸於部落的熱情當中。

由竹東經上坪老街後,開始進入五峰鄉的境內…..

在桃山隧道附近,有觀景平台,可俯瞰上坪溪谷, 景色非常狀觀…..

清泉溫泉其水質無色無臭、透明的弱鹼性碳酸泉,水溫約攝氏48度,可飲可浴,據說長期沐浴浸泡
,可治療不孕症、皮膚病和腸胃炎等疾病。
上坪溪畔的的溫泉館,館內擁有8間個人浴室和3座泉溫不等的大眾池,浴池採半露天設計,以石頭
鋪砌而成,並有小巧瀑布自屋頂流瀉,精巧而人性化的設計,展現昔日湯泉風華。
 
參觀完<張學良故居>後, 經過廣場, 由清泉吊橋到河的彼岸…..

並沒有泡湯的預期, 遂繞行至會館後方到路, 至舊居故址處參觀, 再往回走向<桃山國小 >

路旁有叉路上行至<三毛故居>, 知道不過是間再普通不過的平房, 並沒有費力上行….

來到<桃山國小>校園內, 馬上能感覺出山中學園與世無爭的一派悠閒,
天空飄著微細雨絲, 冷冽的空氣讓人感覺到山居的氣息

< 桃山國小> 原為大正六年(1917) 四月設立的<井上教育所>,當時是由派出所來兼辦
大正十一年六月校址搬遷至白蘭部落, 昭和五年一月,再遷校至清泉部落現地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於台灣光復後更改校名為<桃山國民學校>,現為< 桃山國小>

學校操場前有一木構平台,周邊有數株高大的櫸木, 櫸木地板常見倒是少見真正的櫸木….

從吊橋走回原岸, 此處有舊店鋪數間, 主要供應部落居民所需的日常雜霍及用品吧?

吊橋頭這端,路旁有階梯陡上, 上方便是<清泉天主堂>的所在


19831986年,作家三毛為翻譯丁松青神父的「清泉故事」,租屋於清泉並取名為「夢屋」。
然而根據作家劉克襄《隨她流浪回部落》文中所敘,三毛並沒有真正住在「夢屋」,而是住在
清泉天主堂的宿舍,「夢屋」反而是提供仰慕而來的讀者寄宿之用。

三毛所寄宿的<清泉天主堂>,是清泉地區最古老且最宏偉的教堂,位於故居重建新址的山腰上。

天主堂為牆以洗石子為主要裝修方式,擁有一個清幽的庭園,沒有資料顯示其建造年代,
但依其風格研判, 至少應是光復初期所建….
根據資料,張學良幽禁在此之時,這裡也是其獲取心靈平靜的地方

適逢假日,上半天應該是部落居民在此作禮拜的儀式,午後的悠閒時光中, 教堂大門敞開著

進入聖堂之中,尚有數人在此輕聲細語,不敢打擾,急於退出….

卻驚豔於彩繪玻璃下所透露出的天光,

窗外有山林綠意,灰沉沉的天空, 空氣始終沒有退去寒意,

教堂內似乎多了些溫暖…..

和來去匆匆的遊客不同的是, 比起曾經幽居在此的民國聞人故居而言

這裡可能更是部落族人們精神寄託的庇護所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