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是南投縣境開闢最早的地方。
也是全台開闢最早的地方之一。
竹山自古是入番地、通後山東台灣的總通道………
.
1624年,荷蘭人入據台灣,其統治力止於沿海平原地區。
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以台灣為生聚教訓之地。但入台大軍 ,馬上遇到
乏食的困境,『治家治國,以食為先』,鄭成功體認自力更 生之道,
即令軍兵屯墾。寓兵於農,兵農合一。
鄭成功死後,陳永華繼 續推行此一政策,
1664年親歷南北各番社,相度地勢,分鎮開墾。
林圮﹝福建同安人﹞乃率所都二百餘人赴斗六門開墾,再東進拓地 到
竹山,將士番逐到東埔蚋以東。
1668年士番來襲,林圮與部下糧盡被殺。先民前仆後繼,續墾斯土,乃成聚落。
居民為紀念林圮開拓之 功,遂以『林圮埔』名之。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蔣毓英就指出竹山﹝林驥﹞是原住 民南來
北往的咽喉,路可通後山。《台灣府志》中說:『北路之斗 六門,至二重埔而進,
至于林驥,環溪層拱,有田可種,為野番南北之 咽喉,路通哆羅滿、買豬、沫里、
沙晃等種,匪人並由此出入。』﹝見 卷十古跡、扼塞﹞
雍正二年(1724) 周鍾宣也指出,竹山可通雞籠山後諸社 。
《諸羅縣志》中說:『由斗六門以東如林驥埔、竹腳寮各處,
路 可通雞籠山後誌社,不必經由大甲。』﹝見卷七兵防志﹞又說:
『由斗 六門山口東入,渡阿拔泉,又東入為林驥埔,亦曰二重埔。
土廣而饒, 環以溪山,為水沙連,及內山諸番出入口,險阻可据。
有路可通山後哆 囉滿。』﹝見卷十二雜記志.外紀﹞
道光十年(1830) 周璽也說竹山是入山總路。《彰化縣志》中說:
『若林圮埔,地迫內山,林深蒨薄密,谿谷連環,藏垢納污 ,吏不能問。
---竊思此地,宜設一汛防。——而水沙連一帶,入 山總路,亦以
扼其要而遏這其衝也。』﹝見卷七兵防志﹞
同書提到林圮 埔街云:
『為斗六門等處入山總路。』﹝見卷二規制志、街市﹞
以上的提到之林驥、林驥埔、林既埔、林圮埔,
都指今日之竹山, 顯然是同音之異寫。
林圮埔街則出現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 修成之〈續修台灣 府志〉,
可推知此年以前竹山已成街市。
該書彰化縣『林既埔街,在水 沙連保,距縣東南口口里』,又有
『水沙連保,距縣六十里』,諸羅縣 下有『鯉魚頭港,距縣四十里。』
可知在乾隆年間竹山之大部屬彰化縣 之水沙連保。
大正九年(1920) 行政區劃調整,因為附近竹林密布而改稱為「竹山」,
竹山市區的發展從1986年劃出的「延祥里」可見竹山及延平兩個地區發展緊密。
現今竹山鎮主要以觀光作為經濟發展的重心,鎮內的古蹟有竹山連興宮、社寮紫南宮等,
而現今的竹山是中部地區觀光大鎮之一。
竹山市區目前主要以雲林路、竹山路、集山路、下橫街、橫街等
路段商家最多,像是竹山形象商圈、傳統市場就在這個區塊內,
林圮埔老街(竹山老街)的老建築甚多,竹山菸草站也是其中之一。
竹山菸草工作站是一棟荒廢老日式建築,建於1941年,裡頭有菸葉廠房、
辦公室和員工宿舍等等建築群,
而佔地寬廢棄已久的老臺西客運站,在當地人的努力之下,
也活化成為文創基地。
老街上穿雜許多地方特色小店、老廟及美味小吃,像是傳承五代的
來發打鐵舖、在鎮上熱賣40幾年的老牌涼飲、傳統口味的啟明米麩店等,
慢慢探索,可以得到滿滿收穫。
再走一堂老街,把舊街區里一次踏查,
再次發現竹山老街上的舊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