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埤頭有一位人稱「崇岳仙」的仕紳,除了是台灣農業肥料引入者,同時也是西螺的傳奇人物。
<張崇岳> 約出生於光緒十二年(1887)。家中原本務農,日治時期由於好學,擁有不錯的日文造詣。
其後曾擔任過公學校訓導主任、信用組合長與理事、西螺街協議會員、以及西螺街長等職…

埤頭里舊地名稱為「埤頭埧」,在清代時分為「頂埤頭」及「下埤頭」兩區域。
清代入墾本地者開闢農田灌溉水源,在引西圳之此段,築堤設置水灞,從林內鄉烏塗村濁水溪南岸
溪水口引水灌溉,埤為蓄水之處,圳則為灌溉之渠。

此處屬於「西螺引引庄陂」源頭,設有擋水的堤埧以節制水量,遂以此稱呼該地為「埤頭埧」。


該里居民向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為稻米、蔬菜。

埤頭位於西螺鎮東北,臨近國道一號高速公路西螺交流道,亦是台1省道北上西螺的重要門戶,
行政區被號國道與省道切割成分散的三個區塊(埤頭庄、藍厝、四塊厝)。

<張崇岳> 家族原本務農,家境普通,但其自幼聰穎過人,畢業於國語學校乙科,對日文頗有造詣,
並曾擔任公學校訓導、信用組合長、理事、街協議會員等職,由於對於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視,
子媳中有不少人留日,其子<張守義> 曾經擔任頂埤頭庄保正。


張崇岳家族的發跡起源於大正末期(1920)
當時日本「蓬萊米」來台試種,台灣農民尚未有使用化學肥料的概念,於是精通日文的張崇岳
開始從事肥料貿易,爭取到嘉南區的肥料代理權,得到大量財富。

其後並在海口地區購買了相當多的土地,以肥料耕作農作,再轉手高價出售,再輾轉購置田產。
巔峰時期曾擁有今日西螺地區與虎尾鎮惠來里地區多達三、四百甲的土地….

張崇岳掌握農經脈動,從事肥料的代理及進口,獲取豐厚利潤,再轉而購置土地放租,
最後成為西螺地區的大地主之一。隨即在發跡之處興建豪華的宅邸….

古厝前方視線遼闊,後方樹木屏護,
正廳厝身正面寬七開間,寬廣的氣勢與昂揚的燕尾軒亭,
在田野之中展露出一股不凡的風貌。

古厝原為左右護龍對稱的三合院,後來加建左外護龍,以過水廊銜接正廳廊道,形成目前格局。



正廳屋脊採大脊式之水形曲馬背,脊線柔美,層次分明,在天際上順暢交織。
白色左右窗楣山尖形與月眉雨遮,雅緻對映著古樸的磚牆。
正廳台度採洗石子拼貼彩磁面磚裝飾,左右護龍則以「雙獅戲彩球」裝飾,
而左外護龍高挑的洗石子廊柱,同樣充滿著變化的趣味。

由於古厝現無人居住,前埕的圍牆及鐵門深鎖,只得由外向內探望….



位於正廳前方的軒亭為捲棚式屋架,棟架彩繪色調溫潤典雅,依稀可見鳳凰托木、
吊筒雕花與
出簷草仔拱斗木作精美,工藝令人讚嘆。(可惜無法近距離觀賞)



內埕雖遍植花木,仍遮掩不了落破的景況….

外牆四處的無情裂痕,顯示其受到九二一地震之襲擊,從此隱遁迄今,未見恢復?

根據阿達碼兄的考證,古厝大致完工於在大正年間(1917-1918)
通樑上並留有
鹿港郭新林家族的彩繪作品, 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資產。

可惜華麗的古厝似無回復之跡象,只能眼看它持續墮落?

古厝院牆外右前方「楊公先師石碑」,乃是為化解對向「下埤頭」直衝而來的石敢當所設置,
據說石碑下埋有工匠墨斗一組,以準繩破除犁頭之煞,確保了頂埤頭人畜的平安。

算是別具一格的….

張崇岳一生樂善好施,名利雙全,雖然擁有大戶人家的榮華,在鄉里之間也保有存良好的名聲。


而張崇岳古厝的建築型態,也曾列入台灣百大民家古厝之一,可媲美永靖餘三館,

曾幾何時,需面對如此之困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