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明末鄭氏來台,一沙彌<爾祥> 隨渡,為保渡海順利平安,奉請善才、蓮女神像各一同行。
來台後在此築一草蘆奉祀。其間歷經盜匪動亂,庄民祈求神佛保佑,幸未遭禍,得以安居樂業。
庄民有感於神佛顯赫,遂將一尊來自於普陀山之觀世音菩薩與之共祀。即今之<苦竹寺>….

寺名源由,現已無可考,相傳有二說。
第一種說法是:佛祖顯化於寺前三尺外圍柳樹幹提詞:
< 柳樹茂盛一片林  茫茫散野無人耕  苦修金色觀音竹  十多餘年護眾生 >
當時住僧發現後,為感念佛
祖竹林苦修,受苦受難之精神,取第三句頭尾二字「苦竹」以為寺名。

第二種說法是:在乾隆年間,為了修建寺宇,建材多取自於福建。佛祖顯靈,在無尾福杉上刻印
「柳子林、苦竹」等字樣以茲為記。
等到寺廟修建完成,住僧遂取寺名為 < 苦竹寺>。



根據開山堂西天東土歷代諸祖師之蓮坐記:<爾祥> 排序是首,
為第一代開山創寺之祖師,唯其姓氏來歷不詳。

先人<黃天求> 帶眷於 清康熙年間遷居此地 ,因現有村落地勢較高,村落西側有一陂可引水
灌溉農田
,因而擇此地而居,在現今柳林國小西北側有一下湖(俗稱湖底),湖之四周遍植柳樹,
茂盛成林,因而將村落命名為<柳子林>,當時隸屬
嘉義堡柳子林庄,

日治時期改隸台南州嘉義郡水上庄柳子林時分二堡:一堡為今柳林村,二堡為今柳鄉村,
光復後
改屬台南縣水上鄉柳子林,復改為嘉義市水上區子林,民國39 年水上鄉柳林村…..

根據乾隆四十二年(1777) 重建碑記記載:
佛殿秀瓦彫楹,宛若西天之故府瑤台金闕,居然南海之行宮,誠諸邑西南之一大寺觀也」。
可見當時苦竹寺規模之大,巍峨莊嚴之外觀,可媲美南海普陀山之行宮,已是嘉南一大佛寺。

 

由存寺石碑及西天東土歷代諸祖師之蓮座記載:「越二十餘載,風雨飄搖、崑靈震動,
殿宇有犄斜傾頹之堪虞。棟梁亦粉白、丹青之減色,前所謂輪奐粲然者,今不傅見矣」。

遂於乾隆42年,鄉耆黃枝蓮、黃政、黃山海及住僧缽傳等集資重建佛殿。

迨至咸豐二年(1852),殿宇破損,由住僧慈化大師及十方善信募資重建大殿,
聘請大陸國寶級大師—葉王彫製鎮殿佛祖、火獅金爐、香爐、天官賜福…等交趾陶作品。

其後歷經數度改建重修…..

民國 53年初地震,後殿有傾圮之虞。嗣經善信捐獻廣植福田,於 55年後殿完成重建。
中殿,前殿因風雨侵蝕簷瓦磚礫剝落,漸形傾頹,也於
62年及64年陸續完成重建工作。
民國 66年 至 67 年東西廂房也相繼完成重建,始有今日之規模及寺觀。


苦竹寺中現存較具歷史價值者,有乾隆時代石獅一對,龍柱一對,石碑、
以及咸豐二年葉王手著火獅金爐、香爐、鎮殿佛祖等交趾陶。




重要的匾楹有:

咸豐元年桐月吉置  水崛頭弟子 黃清怡敬謝 (供桌)

道光元年瓜月 日置  

坤德眾生   鎮守安平水師都督府  左營右司廳  諱亨斌敬立


時嘉慶弍年歲次丁巳荔月穀旦 

苦竹寺   重建本寺眾善信人等焚香敬叩   柳子林黃端厚 重修敬謝

 

昭和乙亥季夏穀旦    幽冥教主    柳仔林庄弟  黃永敬獻

昭和十年乙亥季冬吉旦    迷津寶筏   柳子林  黃靖卿 黃嚴卿敬謝


歲次己酉葭月
 
生員 黃錫材謝 (龍柱)    潘麗水 (彩繪
)



柳子林苦竹寺碑記
(
)

    乾隆丁酉年桂月穀旦  董事  黃亨求等  開山 若修  乩童 弼生

   重興  黃政  枝達  山海  住持僧  砵傳仝立石

苦竹寺佔地約0.9公頃。 前、後庭院寬廣,茄苳、老榕樹綠蔭遮天供休憩。

苦竹寺是少數保有葉王交趾陶作品的廟寺….(不太容易觀賞)

葉王(18261887),字麟趾、號和雲,外號「獅」,時人以「王獅」相稱。台灣嘉義人。
在台南縣、嘉義縣一帶廟宇中皆可見其作品,有「台灣交趾第一人」之美譽。


民國58年改建挖地基時,在大殿地下約九尺處,挖出一尊底座刻有「康熙壬子年」的虎爺。
若據此推估, 苦竹寺的創建距今可能已逾320年,虎爺神像因此也被視為是該肆的鎮寺之寶。



舊廟的柱礎散置於後院,光天化日下鋪陳

斑駁的碑記隱約記載其久遠的事蹟

苦竹之名,讓寺廟增添不少文化的底蘊….

 

 

 

 

<a href=”http://www.wretch.cc/albu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