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埔老街上,隨處都可看到家廟古厝,偶而穿行小巷,或許別有洞天。後街小巷內的<林氏家廟>,
就是屬於讓人驚豔的老宅之一。雖然已經年久失修,可是雕樑畫棟的廟身上,還是可以依稀看到當年
的風光歲月,正廳上掛滿了匾額,顯然林家有著極為顯赫的歷史。

林氏家廟建於大正二年(1913),座落今成功街背後丘陵之地。
當年廟前為有大涼井,綠野平疇,後街僅村舍瓦房數座,街未成形。
及至光復以後,民居越密,林氏家廟遂被包圍,通路僅憑小巷,且廟宇棟粱已然破敝不堪。

(目前以加鐵棚緊急保護,何時修建尚在未定之天 )

根據新竹縣縣定古蹟林氏家廟修復計畫的內容大要:
『新竹縣定古蹟新埔林氏家廟,於大正二年(1913)起工,大正六年(1917)竣工。
新埔林氏家廟的興建,主要得到56位林氏子孫組成的媽祖會「林慶興嘗會」的捐助,將所屬十筆
土地賣出所得,充作工事建築經費,由當時擔任大茅埔區長的<林孔昭>倡議發起,並負責建築經理
相關籌建事宜,在林其捷、林隆興、林榮宗等人的協助下興建完成。』

按: 林孔昭,幼時好學,涉獵經史勘輿, 為人英邁,詩文並富…畢業於日語傳習所,服務於新埔辦務署
    後任大茅埔區長,保甲局長,新竹米穀買賣組合委員,及新埔產業信用組合理事等職
   大正四年創建林氏家廟,並曾與藍華峰及葉心榮等創大新吟社, 與台中林獻堂亦多有唱和之作

林氏家廟的興築緣起,可追溯自光緒二十年(1894)間,新埔林氏子孫林雲珍派下提議興建宗祠
,經林家後代林敬修等人倡議興建,並由林世昌派下裔孫象忠等捐獻所有土地興建,可惜後來因
經費募集不易而告終止….這也才有大正年間建築工事的出現,此今日所見林氏家廟的緣由。

新埔林氏家廟的價值,在於其為新埔、竹北、竹東客家地區林氏家族信仰的中心….



林氏家廟為一正身帶雙護龍的五開間三合院,特色是正身簷廊的木雕,以及從次間延伸到護龍的
泥塑卷頁彩繪;彩繪又以次間至護龍的泥塑卷頁彩繪狀況最為良好,令人訝異這些彩繪歷時以久,
至今仍能清楚感受筆觸之細膩,其中又以次間的鳶飛、魚躍彩繪最印象深刻.



正身的簷間步口廊以抬樑式的木架構承接捲棚頂,加深簷廊的垂直高度,明間步通上方搭接獅座,
步通下方的員光雕刻麒麟鳳和錦雞獅,並以書卷收頭;次間步通搭接瓜筒,員光作水草紋。
簷柱特別為紅磚砌外敷灰泥,承接石柱珠。前簷斗拱樸素,以葫蘆平拱、花瓣圓斗施作。
簷口下作花籃和蓮花吊筒,豎材刻有倒趴金蟾,稱得上為杰作…..



林氏家廟的燕尾總計有四對,除了正身的主屋次屋皆做起翹,左右護龍的屋脊也有燕尾起翹,
正身的規帶作燕尾收頭,燕尾下設置人物及圭角,更顯其崇偉及氣派。



左右護龍外牆為斗砌磚牆,
以卵石作為牆基,馬背為水型,有泥塑的鵝頭墜,山牆上有鳥踏,裝飾十分樸實簡單。

林氏家廟兩護龍分別祭祀神位,左廂房供奉媽祖神像,右廂房供奉「重建林氏家廟店舖捐款
祿位」和長生祿位等,這在全台眾多家祠中實屬特例。

如此瑰麗之家廟建築, 雖於民國95年經新竹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但修建之路尚未開啟。

時間已流逝不返,是否及時,有待文資單位加以重視;

否則,再來一場地震,恐成飛灰…..

君不見,一場九二一地震毀去多少珍貴的文化資產?

0

2 留言

  1. rksxxtcbta 2011 年 9 月 7 日 於 下午 1:32

    路過灌個水

  2. rksxxtcbta 2011 年 9 月 7 日 於 下午 1:32

    路過灌個水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