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 隔著鷺江與廈門近距離相望,全島面積不過二平方公里,面積雖然很小,卻曾經是英、美、法、
德、日等個國先後設立領事館的地方。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大陸地區最高,島上有眾多音樂世家,
素有「鋼琴之島」、「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美稱。
在鼓浪嶼的巷弄間穿梭,
已無暇去也無法去理解每一棟建築的由來及歷史,急忙的腳步只能瀏覽……
這裡的建築風格很多變,有閩南風格、拜占庭風格、古典風格、維多利亞風格…但全都不正統,
因為,在鼓浪嶼唯一的「正統」就是「折衷」…..
鼓浪嶼在唐宋時期尚未發跡,四周遍佈沙灘且草木茂盛,因此被稱為「圓沙洲」、「圓州仔」,
元末時期逐漸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到了明代當地居民發現島的西南端擁有一個受海水侵蝕的岩洞,
每當海浪衝擊便發出如擊鼓的聲響,該島嶼也因而得名為「鼓浪嶼」。
鼓浪嶼擁有「日光岩」、「皓月園」、「鋼琴博物館」、「菽莊花園」等許多
景色宜人的著名景點
看來是無緣一探,因為早已沉溺於租界地的異國氛圍之間…..
蕞爾小島上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各種建築風格的建築物,有傳統的飛簷翹角的古寺
,有閩南風格的園林宅第,有中西合壁的洋樓,有小巧玲瓏的日式屋舍,也有19世紀歐陸
風格的各國的領事館,不愧有<萬國建築博覽會> 之美譽。
迴避了城市過度開發的窘境, 才保留這一些復古與典雅;
是不幸? 還是一種幸運 ?
沿著鼓新路緩緩上坡,一棟又一棟的宏偉氣派洋樓,訴說著昔日的大宅風度….
<楊家園> 宅落佔地廣闊, 共四棟歐式別墅, 約建於西元1935年前後,
<忠權樓> 是其中的代表; 門口掛著< 東方魚骨藝術館 > 的看板,看來是需要收費參觀?
沿著鼓新路上行,依指標可往<八卦樓風琴博物館 >
據資料記載: <八卦樓>為板橋林家的<林鶴壽> 於1907年所蓋的宅邸,
只是越走越遠,怕趕不回來時路….
沿著高牆轉往安海路,可以看見另兩棟楊家洋樓, 其中一處已嚴重殘破;
廈門二中旁小巷盡頭,門樓內另一處洋樓顯得落拓;
門樓上同樣塑有<楊園別墅>,建築樣式風格與前面所提之楊家園異曲同工之妙…..
應該是四棟別墅其中之一吧?
安海路是一條極為優美的巷道, 兩側聚集之洋樓密度之高, 異國風情濃厚。
一棟有一動的特色及味道;
以及各自的悲歡歲月。
值得遊客細細品味…..
保有原本的風格元素,再融合非正統的細節,造就了鼓浪嶼建築群創新而迥異的建築特色,
而中國也正將鼓浪嶼推向《世界文化遺產》之列中 。
(2008年已提出申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