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浦將軍第隱藏在後浦市街的小巷裏,是清武顯將軍<盧成金> 府第為金門地區典型
的官署建築三落大厝,兩側牆堵以紅磚砌成的大紅雙囍圖案
,在北門里的巷道中格外引人注目…
在其後側巷弄之中(珠浦北路12巷) 則聚集著許多傳統民居院落,是歷史建築群聚集之處

巷道內首先看到的是<洪氏古厝群>….

洪氏古厝群包括有<洪合淵>,<洪合剩>及<洪合達> 共三棟古厝; 門額上標註著<燉煌衍派>
古厝位於鐵柵門之內,只能從外向內探望

洪家兄弟於1920 年代至印尼經商後返家,於後浦興建3棟民居…
日據時期為日軍佔用,駐紮憲兵
1949 年國軍進駐,後租用為救國團金門總部,至解嚴1992 年才撤離歸還。

(舉人洪作舟出身於後浦北門,不知是否與之有關?)

沿著古厝的山牆續往巷內深入,巷道盡頭有一門樓,其內即為望族 <林斐章> 故宅 ;



這棟起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
)的二落大厝, 曾於清末(1903)重修,
但是那一種屬於文人雅士的素樸風格卻沒有太大的改變。

按: 林斐章,字曼生,後浦人,例貢生
富而好義,年施棺木無算。嘗獨力捐建奎閣,治家嚴肅有法。

藉由部份志書之記載推測,林斐章係金門林姓諸氏系中屬於較晚移住的一支,
康熙年間移居金門,以經商為生。至林斐章時,家業已盛,因此得以捐得例貢生銜,
道光十六年(1836),獨資捐銀千圓興建奎閣 (魁星樓)….

林斐章北門所興建的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
屋身構造為抬樑式柱樑、硬山擱檁。因為所以位置緊鄰附近宅第,所以入口不在正面,
進出是從採右方的庭院進入,然後轉直角入天井,十分特殊。



林斐章故宅」之後,越過一道門樓,可以看見另一棟裝飾素雅的閩南傳統建築。
一牆之隔,起建者則是則是林斐章的孫子 <林可遠>。

這棟宅院又被稱為<林可遠>三落大厝….

水車堵的雕磚是其特別之處。

林可遠(1820-1876)是後浦林氏第八世,小名以靜,字秉脩,號致齋。

生平有豪氣,輒為人抱不平,遇地方義舉則爭先為之。
咸豐元年(1851),後浦大溝義塚崩塌,可遠與紳士林焜熿首捐巨款為倡,修墳數千。



咸豐三年(1853)夏,小刀會倡亂,可遠遂自備餉稽募鄉勇四百人,分守金龜尾各要口
親自督戰,令官軍夾擊大破之,孤島藉以保全。

回到珠浦北路往西而行, 石砌圍牆內的是<傅氏古厝>

傅氏古厝建於清中葉以前,傅家當年於日本經營銅礦場,並有船隊(七艘)往返中日兩地,
初次返鄉興建此宅作為停宿之用; 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右護龍、牆規門,本體牆身
材料為斗砌磚牆、平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

建物外觀樸素,為大展步的出檐形式,外有亂石砌及紅磚斗砌圍牆,形成門口內埕的空間。

古厝未對外開放, 民居正間倒是平常樸實….

民初聞人<傅錫琪> (1875-1935) 原名維璧,號皎儒,別號友桐山人,前清秀才,
一身致力於地方文教、社會發展,民國成立後曾經擔任金門商會會長。
民國十四年以商會會長身分向僑界集資興建由32棟洋樓所組成的 <模範街> ..

此人應出於傅氏古厝….

位於巷口的民居變身為的民俗文物之家…..

當真是一條充滿人文典故的巷弄

狹長的甬道見證著昔日的防禦體系。

古厝未對外開放, 民居正間倒是平常樸實…. 此人應出於傅氏古厝….位於巷口的民居變身為的民俗文物之家…..當真是一條充滿人文典故的巷弄狹長的甬道見證著昔日的防禦體系。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