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古時有四大書院,<浯江書院> 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一座,原址是<同安縣通判衙署> ,後衙署他遷
,邑人<黃汝誠> 捐資購買署址,改設為書院。
後鄉人集資在書院內建有朱子祠,祭祀宋朝大儒朱熹
,感念其教化金門之功,並配祀歷代鄉賢,用以激勵後學,鐘武前賢。


金門古稱<浯州>,是個文風鼎盛的地區。
宋代以來曾設有四大書院(燕南、金山、浯州、浯江)。

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 <朱熹> 在燕南山(古區南郊)設立書院辦學,稱為<燕南書院> ,
是金門最早的書院,後來因故拆除,但卻開啟了金門的文風鼎盛,絃歌不輟。



依據<浯江書院碑記>記載,浯江書院始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
乾隆四十六年(1781),書院又被徵收為縣署,於是地方商、紳倡議就縣丞署(原金沙書院址)
西方之義學原址,闢地新建書院。

新建書院規劃:前為儀門、大門;中為講堂,祀文昌帝君;左右東西廊各有學舍八間;

外為大庭、照牆;後為朱子祠,翼以圍牆,將諸神像自縣署遷入,書院與朱子祠遂合而
為一建築群,此即今日浯江書院和朱子祠之基礎規模。



浯江書院經數度整建。嘉慶年間縣丞李振青發起重修工程,並捐銀配典生息,以為春秋祭費。


道光年間,興泉永道倪琇、護理金門總兵楊繼勳勸捐,添建西廊學舍二間為福德祠、東廊學舍
二間為客燕齋(專供山長住宿)。

民國五十三年,金城鎮公所駐用朱子祠,將右廂改建為辦公室。
民國六十年,右廂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為社教館辦公室。

民國六十六年,將前儀門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再增建為二層樓房,作為兒童閱覽室。
民國六十七年,講堂木結構損壞,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朱子祠進行整修維護,原址讓與救國團支隊部使用。


朱子祠雖與浯江書院同屬一建築群體,但從上述的整修歷程中可以發現,
除朱子祠尚能保有原來的傳統形制與木構建體外,其它的建築皆已改建為現代結構。

因此整體建築群中, 也僅有<朱子祠> 一處選列為古蹟。

朱子祠本身面闊三開間、進探二間,三柱、十一架樑,以木構架為主結構;屋頂造型重簷
歇山式,屋面上半部屋頂為歇山和廡殿之形式,另在屋簷下加一小檐形成重簷架構。


正立面牆身開有二扇圓窗,重簷牆壁則有三通五瓜七架樑,在卵形斷面的椽樑上置瓜筒,
瓜筒上再置斗、栱、桷,以組成疊斗式的木構架。



朱子祠為祭祀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之祠堂,
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按: 朱熹(1131-1201) 字元晦,又稱晦庵先生,為南宋理學大儒。
   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出任同安縣主簿,兼治理學,於金門燕南山下建燕南書院。
後人感其教化,建朱子祠奉祀。



回廊之下<浯江書院捐充
膏火題名碑記>

金門在宋、明時期,科第輩出,文章德業大放異彩,有「海濱鄒魯」之稱譽,
這些與朱子教化有不可分的關係。

書院臨近處,有一歷史建築<基督教會堂>
原為清代
舊縣丞署址,地勢居高臨下,頗具氣勢。



1934
6月,黃牧師在右側護龍位置興建二層洋樓,稱之為<牧師樓>。

創建的時代不同,教化之意卻無所差別….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