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鎮位於雲林縣北部,北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為界。
由於全境地形平坦、氣候溫和與土壤肥沃,開發甚早,
在清代已有數項水利設施,
且因地處濁水溪南畔而早年設有渡口,
遂成彰化與雲林之間的重要門戶與區域商業中心。
後因中山高速公路的設置,
減弱其南北交通門戶的地位,經濟發展緩慢。
由於西螺鎮的早期開拓者追思故土泉州府惠安縣螺陽鎮
之故,因此有「螺陽」之雅稱。
境內經濟產業以農業為主,特產上有稻米、醬油與麻糬,
其中稻米「西螺米」的優良品質也使該鎮有「嘉南米倉」之譽。
安定里位於本鎮之西北角,舊地名有「埔心」、「溝仔乾」。
東與河南里南北二路為界,西與二崙鄉永定村為界,
南至引西圳永定支線與福田里為界,北鄰濁水溪堤岸。
由於本地拓墾者與前述詔安、河南二里均大多為程氏人士,
發展為埔心後庄。
戰後,埔心前後庄劃分為三里時,
本里即以程氏之堂號安定為名,
或亦有象徵安居樂業之意。
居民向以務農為業,
早期以種植蕃薯、稻米及綠肥為主,經濟效益較低;
現今則除稻米外,普遍改種或間種蔬菜及香瓜,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因此在1992年9月成立蔬菜共同運銷合作農場,
即果菜市場的分場。
「埔心」包括詔安里、河南里及安定里,
其中詔安、河南二里稱埔心前庄,安定里稱埔心後庄。
「埔心庄」位於濁水溪南畔,因古時候無堤防修築,
故這一帶為一片河床荒蕪埔地。
清初自雍正至乾隆初間,即有福建移民來此墾殖,
因見此地為一片溪埔地,程姓族人入墾此地時即在此草埔地
人建屋居住,即指未開墾地的中心,聚落在溪埔地中形成,
遂以「埔心」稱之。
住民百分之六十以上為程姓。
埔心因扼西螺往西之喉,位置重要,故住戶驟增,
戰後將其編為詔安、河南、安定里。
蓋因此三里居民之祖籍多屬福建漳州縣府,
遂以家鄉名、堂名、或族群淵原而命之。
程氏姓源有二:
出自祝融氏:姓纂、姓源記載:顓頊帝孫老童
之長子重黎,為帝嚳火正(官名),號祝融,其後世為掌天地之官,
商時封其裔孫於程(即今河南省洛陽縣東之上程聚)
是為程伯其後因以為氏。
出自姬姓:晉荀氏支子食采於程(即今陝西省咸陽縣東),以邑為姓。
程氏播遷入閩,根據程氏族譜記載:先世為河南開封府祥符縣太寧坊人。
元末,程文智因官入閩為福清州知事,
其弟文惠分居漳浦,封迪功郎,各立為開閩始祖。
明世宗時,文惠之後程渠爵,攜二子惟山、惟海,
自漳浦粱山遷居詔安後門山,是為詔安始祖。
清代,程氏渡海來台者,多屬程文智、文惠兄弟派下。
除了清乾隆程順德攜子入墾今西螺外,
其族親程時獻等亦先後自詔安入墾西螺。
程氏後裔在台灣的人數並不多,
歷代子孫一百多年來幾乎泰半聚居於西螺鎮的
詔安、河南和安定等三個里。
目前散居在全台各地的程姓後裔,
大部分都是近年來由西螺祖居遷移出去的。
程氏家族在埔心一帶定居下來後,
結茅為蘆建造了一間簡陋的草廟,稱為「公廳」,
供奉佛公神像與歷代祖先牌位,讓族人焚香膜拜。
1924年集資翻修為磚造平房。
民國80年再度重建為外觀美輪美奐、氣派宏偉的宗祠,
並正式定名為「程氏家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