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地區早在元代左右便有人開墾,目前的規模是乾隆以後的發展,早期至富者熱心公益,回鄉修
宗祠、學校等。有文字記載的水頭聚落開庄是自李姓從奈社遷徙而來,目前最大姓–黃姓的開金祖
<黃輔>,則是從同安遷徙而來,另外與黃姓形成姻親的蔡姓則定居中界,構成聚落的主要氏族。
金門傳統聚落的形成,緣於四世紀初,中原五胡亂華,世家大族紛紛南下避禍浯洲(今金門)。
為了防禦及生活便利,各姓氏乃聚集形成聚落,聚落的中心通常是宗祠(或家廟)。
水頭開發的很早,元初(1281)水頭李姓首先來中界開墾,元延祐二年(1315),黃氏先祖<仲卿公>
(黃輔) 避<胡元之亂> 執教於水頭,蕃衍成水頭聚落內最大氏族。
明清兩代文臣武將輩出,有進士、文魁、貢元、都司等…..
水頭聚落,共分為頂界(黃姓為主有黃厝頂之稱)、中界(李、黃、蔡)、下界(黃、李、鄭、
楊、陳、吳等)及後界(陳、吳、顏、李、黃、鄭等、也稱為後陳),金門國家公園規劃為七大
重點聚落之一,屬於多姓村聚落,
村內有李氏家廟、三座黃氏家廟、蔡氏家廟。
惠德宮是後界的甲頭廟,主祀溫府、金府、朱府、蘇府、李府王爺,靈濟宮是頂界、中界、下界的
甲頭廟,主祀蘇府王爺,全村共同的信仰為「金水寺」,主祀關帝爺和觀音佛祖。
「有水頭富,無水頭厝」所稱許的是….. 水頭的傳統建築群獨一無二的特色,
水頭傳統民居建築多沿襲漳泉民居樣式,規制不大,而體形堅固。
墻以石壘、以磚砌,門戶窗牖大多用堅木,屋瓦榱桷必求縝密。屋宇形式,大率一堂兩房四廂,
中室為堂,旁室為房,堂前為階,階下為天井,東西為廂房(俗稱櫸頭),在前為圍墻大門。
傳統民居建築裝飾手法為多樣變化,砌磚、彫磚、泥塑、貼瓷及彩繪是常用的技術。
頂界「十八支樑」由<黃俊> 兄弟所建,為石基磚牆的兩落閩南古厝群,共有九棟故稱為十八支梁。
水頭中界的「酉堂」為國家二級古蹟,全島唯一閩南式傳統建築宅前有園池之建築。
中界的<黃廷參三落大厝> 是水頭目前唯一的三落大厝,建於民國十九年,前落石堵有彩釉面磚、
側面山牆有交趾陶燒、燕尾脊上有剪黏,整棟充滿氣勢與精緻。
這些都是水頭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古厝。
水頭的居民以黃氏居多,是屬於捐建泉州開元寺的<黃守恭> 紫雲衍派派下,
金水黃氏開基祖<黃輔>,字<仲卿>,是元朝廷祐二年乙卯科進士。
<黃氏家廟> 位在頂界,為兩落之建築,重建於清乾隆年間。
祖厝前原有紫雲屏,但後因風水因素而將紫雲屏拆除。
<頂界十八支梁> 的盡頭,有<黃乃甫番仔樓>,以及<黃天露宅> …
水頭是金門古厝民宿集中的聚落,
聚落內有<黃集美祖厝>、<黃文川祖厝>、<黃百萬宅>、<蔡開國宅> 等多幢古厝民宿,
提供遊客不同的住宿體驗。
能在聚落的古厝內住上一夜, 體驗與世無爭的村落風情….
水頭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