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酉堂別業 >位於水頭聚落內,  是金門地區唯一具有園池型式的私塾建築。由當時的船王 <黃俊>
1766年所建。按:
黃俊(1702-1783),清嘉慶年間人,因經商致富而回鄉置宅。門樓前有橫額題
< 酉堂>,所以稱為酉堂別業。<別業> 就是別墅,指在非市區的地方建造可住人的宅第。

這一處江南庭園式的建築「酉堂」,興建於清嘉慶年間,已有三百八十餘年的歷史,
曲橋、池沼、亭台、樓閣,秀麗精緻。後來移作授課的書房,現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乾隆中葉以後,水頭先人事業有成,基於「商而優則仕」的考量,對子弟的課業要求日多 ,
目的即在求取功名,進入仕途榮耀鄉里,籌建書齋仍為各房重要工作。

水頭聚落自古即有「文里美名…..
三、四十戶中即興辦了四維堂、怡齋、懋齋、卓齋、酉堂等私塾學
堂。

 

建物坐東北面西南,形制為二落大厝加左護龍,軒亭立於前落前方,建物四周並有院牆;

在格局上,有前廳、後廳、花廳,及與堂屋一般長度的左廂房護龍,
屋前有一圓形水池,一座石板曲橋蜿蜒其上。
前廳是課堂所在,後廳是塾師居住場所,中有捲棚軒、過水廊道連繫二廳。

後廳左方是有木板牆堵的「花廳」,是品茗賞花之所。左邊的廂房寬深,有房、廳、天井,是起居處。


門額匾「酉堂」是泉州白石鐫刻,為陳秉衡於丙戍年荔月所題。

前廳側面山牆的山尖部位有一圓形氣窗及泥塑懸魚,造型優美。
昔日前落與軒亭空間作為學堂使用,後落供奉黃俊塑像,護龍部份則為老師宿舍。

比較特別的是,建物前方為橢圓形水池,建有曲橋,並將水池分為日、月形,故稱「日月池」,

是金門極少數略具園林趣味的民居…..

獲取住戶同意進入內埕參觀,既有之軒亭下,陳列私人雜物,與二級古蹟之名頗不相符,
建築裝飾樣式亦無太多精緻之處….

感覺有些名過其實?

得月樓旁的古厝…..(金水食堂)


酉堂後另有一古厝,反而較有可看性。
兼有中西建築之美的水頭「蔡開盛、蔡開國兄弟古厝」,業經國家公園整修完工,現為民宿,

<蔡家古厝>是二落大厝加護龍搭番仔樓建築,完工於民國十九年,斥資二萬大洋,中西合併
的建築形式,讓它在水頭傳統古厝、洋樓群中,顯得格外不同。

古厝是<蔡開盛>、<蔡開國> 昆仲二人聯手於合建。

<蔡開國> 十六歲便前往印尼工作,<蔡開盛>也曾前往,因水土不服,又返金定居,留下兒子
<蔡清竹> 到蔡開國店中幫忙。<蔡清竹> 後來自行開業,生意越做越大,在印尼娶妻後生子,
民國五十多年印尼排華時,蔡清竹一家與許多印尼華僑被送回大陸,從此落籍廈門。

<蔡開國> 於1900年 經水頭渡口轉往廈門, 再搭船輾轉到南洋印尼蘇門答臘,受雇橡膠、菸草
採收,吃苦耐勞省吃儉用,逐漸累積資金,開設商號「光大行」,
並與當地華僑之女結婚。

平日樂善好施,是水頭蔡氏宗族前往南洋發展最重要的關鍵人物。



根據網路資料顯示:

第一進門廳,第二進為正堂,內外之格扇門裙板均施以彩繪與窗櫺雕飾,鮮豔華麗,工藝精湛,
第二進廊間桁架獅座,小獅子造型生動風趣是極為罕見的作品,正堂內掛滿各式鎏金畫飾與八仙
過海的法器雕刻,案桌上的公媽龕精緻典雅雕飾精細,人物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給。


古厝雕刻極為精美,正廳裡數幅泥金壁畫精品,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後來又在右側搭建洋樓,廊間做磚砌彎拱門,外護龍廊道前形成天井,

形成今日面貌….(可惜未能入內參觀)



其旁的<黃廷參三落大厝>; 及週邊的傳統民居建築;

這些傳統民居建築均集中於水頭中界一帶….

可以一併探訪。




 

0

發表留言